未來網西安2月9日電(記者 趙楠 楊飛)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也是民族的靈魂。中華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歷經5000多年而不衰,在于我們沒有拋棄傳統,沒有割斷精神命脈。革命圣地游人如織、民俗文化紅紅火火、“書香”過年漸成時尚、鄉(xiāng)土文化溫潤振興“精氣神”……這個春節(jié),過個“文化年”成為新年俗。 延安楊家?guī)X 游客瞻仰中共七大會址。 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紅色基因產生于井岡山、古田、遵義、延安以及西柏坡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已經成為了激勵近14億中華兒女不斷奮進、砥礪前行的精神力量。豬年春節(jié)期間,延安楊家?guī)X革命舊址就迎來了大批游客。 山東濟南 高蹺隊走進小區(qū)送歡樂 紅紅火火慶新春,民俗文化唱大戲?!敖葑憔尤恢痍牳撸教搼S快聯曹。笑他立腳無根據,也在人間走一遭。”高蹺是一種廣泛流傳于全國各地的民間舞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春節(jié)期間,高蹺、秧歌等民俗活動紅紅火火。 陜西西安 人們在書店里汲取“精神食糧” “書香”過年,漸成時尚。年味不只是團圓、美食和煙火,還有著濃郁的“書香味”。近兩年,春節(jié)“逛書店”正在成為人們的一種選擇。古城西安這家書店里,分門別類的書架前面就有很多或站立或倚靠的讀者,在書香世界里品味寧靜淡然。 黃陵劉家川村 扭秧歌 鄉(xiāng)村振興既要“口袋鼓”也要“腦袋富”,文化堪為鄉(xiāng)村振興的力量“凝聚樞”和發(fā)展“風向標”。鄉(xiāng)土文化是鄉(xiāng)村社會的精神紐帶,也凝聚著鄉(xiāng)土之美、人文之美。在陜北地區(qū),扭秧歌就是流傳已久的鄉(xiāng)土文化。美美的秧歌扭出了幸福的“年味”,也扭出了鄉(xiāng)村振興的“精氣神”。 滿載而歸,民生“獲得感”成色更足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豬年春節(jié)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背后還是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有效增強。改革開放以來,從你我的衣食日常,到遠方的江河工程與高原天路,一直延伸至頭頂星空,也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獲得感”越來越強,各項文化活動也就有了勃勃生機,助力著“年味”越來越香醇。 |
相關閱讀:
- [ 02-10]【新春走基層】凌晨出發(fā)的動車組“掃雷車”
- [ 02-10]【新春走基層】 “黨的好政策,讓我看到了希望”貧困戶感恩好時代
- [ 02-10]【新春走基層】白求恩醫(yī)療隊駐扎過的太行深處有位“新愚公”
- [ 02-10]新春走基層: 遼東灣向陽紅52上的追冰人
- [ 02-10]“依山就勢”謀脫貧(今日談·新春走基層)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