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乱码中文_日韩激情一级无码毛片_国产91资源午夜福利_玖玖资源站最新地址2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國內 > 正文

70年·見證精彩 | 水旱災害防御:守江河安瀾 護百姓平安

2019-10-28 17:11:51??來源: 中國水利雜志  責任編輯:李雅蘭 李雅蘭  

水旱災害防御

守江河安瀾 護百姓平安

本刊記者 / 軒瑋

2019年7月13日,長江1號洪水過境,武漢安然無恙,不少市民和游客前往漢口江灘看水。

在武漢龍王廟大堤的擋水墻上,有一塊記錄著歷史高水位的牌匾,刻著武漢關三個重要水位,從高至低依次是: 1954年,29.73m;1998年,29.43m;1931年,28.28m。水尺無聲地提醒著,這座城市曾經歷水患和抗爭。

1998年,一場全流域大洪水突襲長江,一次次洪峰通過武漢,兩江大堤燈火通明,百萬軍民晝夜奮戰(zhàn)?!叭f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當年誕生的偉大抗洪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1954年,江水一直在漲,加高堤防的麻袋越摞越高,堤上的擴音器不停播放著慰問歌聲,全國各地都向武漢調運麻包等防汛物料,武漢軍民齊上陣,誓與大堤共存亡,經過數次荊江分洪,為抗洪勝利贏得了時間。

1931年,江河陡漲,堤防相繼潰決,江水以風馳云卷之勢長驅直入,一時間,房屋倒塌,良田淹沒,一片澤國,淹死者無以數計,人畜漂流,慘不忍睹……

對于新中國成立70年來水旱災害的防御能力,如果說長江抵御洪水的變化是一個縮影,那么年均因洪澇災害死亡人數則是重要的衡量指標。這個數字在20世紀50年代是近9000人,2018年是187人。

70年風雨兼程,70年砥礪奮進。面對洪水,從擔驚受怕到從容應對,在變化與不變中,在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水旱災害防御之路走過了一段不尋常的歷程。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僅有4.2萬km堤防,1200余座水庫,幾乎所有江河都缺乏控制性工程。如今,我國已建成各類水庫近10萬座,5級以上堤防超過30萬km。三峽工程、小浪底工程、臨淮崗工程……一項項骨干工程,成為守江河安瀾、護百姓平安的的“鋼鐵將軍”。

70年來,我國逐步形成水庫、堤防、水閘、蓄滯洪區(qū)、分洪河道等組成的防洪減災工程體系,通過綜合運用“攔、分、蓄、滯、排”等措施,基本具備防御新中國成立以來實際發(fā)生的最大洪水能力。

分洪,還是死守?回想起1998年長江大水、2003年淮河大水,“兩難境地”仍令不少親歷者捏一把汗。如果這些流域性特大洪水卷土重來,在現狀工程條件下,我們能否從容應對?水工程調度能否找到一條突圍之策?

2019年5月28日下午,長江委行政樓16樓調度會商室,開展了一場針對1998年特大洪水的防洪調度演練。

1998年8月17日,荊江沙市水位漲至45.22m,超過荊江分洪控制水位0.22m;8月20日,城陵磯蓮花塘水位漲至35.80m,超過保證水位1.40m,千軍萬馬抗洪搶險、上堤死守,英勇拼搏保衛(wèi)家園——這,是歷史上真實的一幕。

21年后,同樣的暴雨洪水,經過實際洪水調度模擬,最終沙市水位不超 44.5m、蓮花塘水位34.4m左右,均未超過分洪控制水位和保證水位,三峽水庫水位在161m以下,安全可控——這,是現實給出來的答案。

從2012年起長江流域探索開展水庫群聯合調度,納入聯合調度的水庫數量由最初的10座,逐步增加至2018年的40座,總調節(jié)庫容854億m3,總防洪庫容約580億m3。2019年,聯合調度更是進一步擴展至包括40座控制性水庫、46處蓄滯洪區(qū)、10座重點大型排澇泵站、4座引調水工程等在內的100座水工程,調度范圍也由上中游擴展至全流域。在黃河、在淮河、在珠江、在松花江……各流域也都在探索水工程聯合調度機制,讓防洪工程體系充分發(fā)揮整體作用。

一次次水漲水落,牽動著人們敏感的神經。在北京白廣路二條2號,國家水工程調度指揮中心的電子大屏幕上,輕點鼠標,復雜的雨情、水情和汛情盡收眼底……在各流域機構、各區(qū)域水旱災害防御部門,一條條信息實時滾動……

作為水旱災害防御戰(zhàn)場的指揮中樞,這里看不到洶涌澎湃的洪水,看不到千軍萬馬搶險的現場,但面對的壓力卻一點都不小,從這里傳出的每一條指令,直接關系抗洪前線的成敗。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離不開一次次及時準確的監(jiān)測預報。水文測站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353處發(fā)展到今天的12.1萬處,一張強大的監(jiān)測網絡基本覆蓋重要江河湖庫。從過去一只小木船、一根水尺的人海戰(zhàn)術傳統(tǒng)觀測,到如今ADCP、無人機等水位、雨量全面實現自動測報,大江大河洪水預報準確率大幅度提升,關鍵期洪水預報精度超過90%。

與山洪賽跑,是一場“生死時速”的較量。2018年7月18日凌晨,甘肅省臨夏州遭受特大暴雨襲擊,因山洪災害預警及時,548名群眾安全撤離,未造成人員傷亡。

如今,我國已有2076個縣建設了山洪災害監(jiān)測預警平臺,初步建成適合我國國情、專群結合的山洪災害防御體系,有效避免和減少了人員傷亡。21世紀前十年因山洪災害年均死亡人數是1079人,項目實施后的2011—2018年,山洪災害年均死亡人數下降至351人。

經歷了一次次水患的洗禮,從加強工程措施,到構建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防汛體系,從防汛抗旱“兩個轉變”到防災減災救災“兩個堅持、三個轉變”,水旱災害防御理念逐步升華。

過去是圍湖造田、人水相爭,如今給洪水留出路、為河流自然空間做加法、為人類過度索取水域做減法等理念逐步深入人心。2016年7月14日,湖北還湖。隨著省內第二大湖泊梁子湖成功破垸分洪,白鷺湖等12處退垸還湖相繼開始。尊重自然,一條人水和諧共生之路如今走得越來越順暢。

回顧新中國70年,一幅幅氣壯山河的抗洪圖景漸次展開——1954年江淮大水、1963年海河大水、1982年黃河大水、1998年長江松花江大水、1999年太湖大水、 2003年和2007年淮河大水、2005年珠江大水以及2016 年長江太湖大水……一次次波濤洶涌的洪水,一個個刻骨銘心的記憶,70年的水旱災害防御之路,不斷完善和進步的是水旱災害防御的理念,是工程體系、水工程調度、監(jiān)測預警等防御的手段,而始終堅守和傳承的則是“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情懷,是水利人的初心和使命。打贏一場場硬仗的背后,不僅是水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更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是崛起的中國力量。

刊于《中國水利》2019年第19期“上善若水 奔流不息——見證新中國治水70年”專輯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