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乱码中文_日韩激情一级无码毛片_国产91资源午夜福利_玖玖资源站最新地址2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國內 > 正文

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fā)展(人民觀點)

2019-11-11 11:51:42?本報評論部?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正是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fā)展,我們的制度才能保持與時俱進的活力,我們的治理才能實現自我革新的優(yōu)化

人民當家作主,貫穿國家治理各個環(huán)節(jié)。習近平總書記在上??疾鞎r,來到長寧區(qū)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一場別開生面的法律草案意見建議征詢會正在進行?!拔覀冏叩氖且粭l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話語,道出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真諦。

“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fā)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fā)展的顯著優(yōu)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行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就是發(fā)揚民主、集思廣益的過程,就是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就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過程,就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過程。這樣做起來,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才能具有深厚基礎,也才能凝聚起強大力量。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句空話,必須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保證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的權力。重大項目該不該上馬,民生政策該如何設計,發(fā)展與環(huán)保怎樣統籌……現在,各地在推動重大決策時,通過民主懇談、民主協商等多種形式傾聽群眾意見、匯集各方智慧。我們不斷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人民實現了內容廣泛、層次豐富的當家作主,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點和優(yōu)勢。事實充分證明,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于人心向背。我國國家制度深深根植于人民之中,說到底就是要密切聯系群眾,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全面依法治國,“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全面從嚴治黨,“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貫穿于治國理政各個環(huán)節(jié),“為人民”是不變的價值追求,“人民性”是永恒的價值底色,目的就是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

“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人民是我們執(zhí)政的最大底氣”。回望歷史、環(huán)顧世界,沒有哪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這樣,在理論上鮮明提出、在思想上明確要求、在實踐中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我們的很多制度創(chuàng)新,都是來自群眾首創(chuàng)。“楓橋經驗”形成獨特的矛盾調解機制,小崗村的“紅手印”按出了聯產承包責任制,廣東蛇口“殺出一條血路來”推開經濟特區(qū)制度的大門……正是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fā)展,不斷激發(fā)蘊藏于人民的無窮力量,我們的制度才能保持與時俱進的活力,我們的治理才能實現自我革新的優(yōu)化。

“名非天造,必從其實?!鄙鐣髁x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實踐。全會對此作出部署,提出: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鞏固和發(fā)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zhàn)線,堅持和完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健全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國家的名稱,我們各級國家機關的名稱,都冠以‘人民’的稱號,這是我們對中國社會主義政權的基本定位”。這一基本定位,什么時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fā)展,我們就能匯聚起億萬人民的磅礴力量,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注入不竭動力。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11日 09 版)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