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歆迪 【紅色文物背后的故事】 黝黑石窟宅門,精美的雕花門楣,“騰蛟起鳳”四個大字騰躍其上——上海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今老成都北路7弄30號),這幢百年石庫門,同時擁有三重特殊的身份:中共中央局宣傳工作負責人李達的寓所、黨的第一個出版機構——人民出版社社址、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會址。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解說員張明杰帶記者從正門進入,穿過天井,來到的第一個房間就是客堂間。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里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12位代表會聚于此,為崎嶇漫長的中國革命之路燃起了一盞明燈。中共二大共召開了三次全體會議,輔德里625號是第一次全體會議會址,剩下兩處至今仍不得而知。 將中共二大第一次全體會議放在這里召開,有非常周到的考慮:這里當時是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交匯處,屬于管理相對空白的地帶;這里成片的“石庫門”外觀上很相似,擁有前后兩個門讓人員往來更加隱蔽;這里也是黨在上海的一處秘密地點。 跟著張明杰順著窄窄的老式木質樓梯拾級而上,就來到了中共中央局宣傳工作負責人李達的臥室兼書房。1921年,李達與王會悟婚后在這里租住。而正是在這里,李達創(chuàng)辦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出版機構——人民出版社。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大會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中央局,陳獨秀擔任書記、張國燾負責組織工作、李達負責宣傳工作。在中央檔案館保存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局發(fā)出的第一份通告原件中明確提出,“中央局宣傳部在明年(1922年)之前,必須出書20種以上”。很顯然,黨從一成立開始,就非常注重宣傳工作,傳播黨的思想、理論、政治主張。1921年9月,在《新青年》第九卷第五號上,刊登了一則通告,它標志著中共中央直屬的第一家出版機構——人民出版社正式誕生。出版社的創(chuàng)始人就是中央局宣傳工作負責人李達。 為了避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搜查與破壞,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刊上,故意印著“廣州人民出版社”的字樣,社址則印為“廣州昌興馬路26號”。在李達的主持下,短短一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15種革命理論書籍,馬列主義的思想火種就從這里播向全國。 (本報記者 孟歆迪)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