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作家劉慈欣:夢想寫作科幻版《戰(zhàn)爭與和平》
2018-10-16 16:13: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吳靜 吳靜 |
資料視頻:劉慈欣:未來機器在感情上跟人類交流是必須的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柏林10月15日電 題:對話劉慈欣:夢想寫作科幻版《戰(zhàn)爭與和平》 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他是諾獎得主嗎?”日前閉幕的第七十屆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上,一位德國觀眾望著劉慈欣面前排起的簽售長龍,好奇地問道。 本屆書展上,攜榮獲世界科幻文學最高獎項雨果獎的《三體》德文版亮相的劉慈欣獲得了超級巨星般的待遇:受邀出席書展官方舉辦的多場對話活動,與德國文學評論家、主流媒體記者等進行對話,每場都能見到爆滿的觀眾和熱情的粉絲。 在密集出席活動間隙,劉慈欣接受了中新社記者專訪,談及他時隔一年再度來到這一全球最大書展的感受,以及對中國科幻發(fā)展的看法。 資料圖:中國著名科幻作家、2015年雨果獎得主劉慈欣登臺參加討論,與現(xiàn)場觀眾一起聊科幻。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上次(2016年)來法蘭克福書展發(fā)現(xiàn)沒有德文的中國科幻書,今年有的中國科幻小說已經登上德國《明鏡》周刊暢銷書排行榜了。”劉慈欣說,同時展臺上也有了不止一種中國科幻小說,據(jù)他觀察,讀者對此興趣濃厚,翻閱的人較多。 在國際上斬獲大獎且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后,擁有恢弘世界觀的《三體》何時能改編為電影受到人們關注。對此,劉慈欣表示,自己一直在參與和關心《三體》電影的制作,而由另一部作品《流浪地球》改編的電影則已確定將在2019年春節(jié)正式上映。 對于“中國為什么拍不出好的科幻電影”這一問題,劉慈欣認為,這其實是個“偽命題”,“中國也曾經有過《珊瑚島上的死光》”,“實際上這個問題應該是——為什么全世界只有美國擁有發(fā)達的科幻電影?!?/p> 事實上,此次由孔子學院總部策劃的“科幻文學德國行”活動本身也不乏“科幻色彩”。10月14日,劉慈欣在德國埃森的關稅同盟煤礦工業(yè)建筑群內與資深媒體人丹尼爾·哈斯(Daniel Haas)對話。這片濃縮歐洲重工業(yè)發(fā)展歷程的建筑群如今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置身其中仿佛來到科幻電影塑造的“蒸汽朋克”世界。 “中國的科幻文學還處于一種很初步、規(guī)模很小的狀態(tài),長期從事科幻寫作的作家群體也很小,同時缺少有影響力的作品?!眲⒋刃捞寡?,中國科幻與美國相比差距還很大,而制約其走出去的一大因素則是缺少優(yōu)秀的譯者,“中國的主流文學、現(xiàn)實主義文學比科幻小說還要難翻譯,因為科幻小說大部分名詞就是從英語翻譯來的,譯回去容易。而主流文學,像莫言的書就很難了。” 談及當前的生活狀態(tài),劉慈欣坦言,自己很少出國,平時就是“在家寫作,看書”。與《法蘭克福匯報》記者迪特馬爾·達特(Dietmar Dath)對話時,劉慈欣透露,“我夢想寫一部《戰(zhàn)爭與和平》那樣的科幻小說,從上層到下層,描述一幅恢弘的社會畫面和未來史,包括每一個小人物和社會圖景,組合成一條歷史長河。這是我一直想寫的?!眲⒋刃勒f,這樣的鴻篇巨著很難完成,而即便真的寫出來,“是否還有人愿意看也是一個疑問”。 《三體》中對于文明間的沖突進行了悲觀的預設,但劉慈欣最后告訴中新社記者,自己對人性還是樂觀的:“現(xiàn)在看來,戰(zhàn)爭發(fā)生的可能性越來越遙遠了,這說明人類越來越理性,越來越傾向于用戰(zhàn)爭以外的手段去解決問題,這就是一個進步?!?完)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