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豕咬斗紋金帶飾牌 好像貓咪咬拖鞋
2018-10-17 16:22:51??來源:華西都市報 責任編輯:吳靜 吳靜 |
虎豕咬斗紋金帶飾牌 好像貓咪咬拖鞋 虎豕咬斗紋金帶飾牌。 都說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如果老虎的屁股被咬一口,將作出何種激烈的反抗?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金色記憶展上,來自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的虎豕咬斗紋金帶飾牌,定格了虎豬互咬的精彩畫面。腰帶上的這只老虎,一邊奮力甩脫野豬的襲擊,一邊撕咬野豬的后腿,它后肢翻轉(zhuǎn)朝天蹬踏的動作,好像一只咬著拖鞋、扭腰發(fā)狠猛踹的貓咪,超兇哦。 猛虎與野豬纏斗 展現(xiàn)匈奴藝術的精華 這件出土于準格爾旗西溝畔匈奴貴族墓葬的飾牌,定格了猛虎和野豬撕咬得難解難分,身體滾動在一起的瞬間,塑造了一種后肢翻轉(zhuǎn)的特定藝術造型,使之具有了浪漫主義風格,老虎的斑紋和野豬的毛都雕刻得栩栩如生,堪稱匈奴藝術的精華之作。 飾牌整體略呈長方形,周邊飾一周繩索紋,主題圖案為淺浮雕的猛虎與野豬纏繞咬斗的場面,猛虎在下,腹部著地,前肢極力撐起上軀,昂頭張口狠狠咬住野豬的后大腿根,后肢翻轉(zhuǎn)朝天蹬踏野豬,虎尾下垂經(jīng)襠部由后向前彎卷至背部;野豬在上,雖處于劣勢,但仍死死咬著猛虎的一條后肢,奮力反抗,雙方廝殺得難解難分。 飾牌背面滿布失蠟法鑄造技術制模時留下的粗麻布印痕,靠左右兩端分別有一橫向、一豎向的扁平橋型小鈕。其中,一件飾牌的靠虎頭端有一橢圓形孔,有明顯的使用磨蝕痕跡,應該為帶鉤鉤掛所致;飾牌背面靠左、右兩端的邊緣處,豎向直行“一斤二兩廿朱少半”及“故寺豕虎三”刻款,字體接近于戰(zhàn)國晚期秦人的書寫風格。 飾牌造型生動,其所塑造的后肢翻轉(zhuǎn)的浪漫主義風格,是草原藝術的上乘之作。后肢翻轉(zhuǎn)的造型,取材于動物搏斗翻滾時的精彩瞬間,是現(xiàn)實生活的再現(xiàn)和夸張,這種看似不合常規(guī)的姿態(tài),恰恰是藝術的彰顯。此外,該飾牌還包含著戰(zhàn)國時期的度量制度、書法、金屬鑄造技術,以及早期北方民族與中原農(nóng)耕民族的文化交往等諸多信息,彌足珍貴。 崇虎情結的見證 青銅金器版的動物世界 虎乃百獸之王,在國人心中是威嚴與權力的象征。漢代民俗著作《風俗通義》,記載了漢代許多風俗和鬼神崇拜,其中提到老虎在古人心中是神奇力量的化身,人們對虎有著無可比擬的敬畏:“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zhí)搏挫銳,噬食鬼魅。”古人常借虎的形象彰顯權力,崇虎習俗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印記。 盡管我國境內(nèi)自原始社會以來崇虎之風盛行,但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一個地域的古代先民,和鄂爾多斯地區(qū)早期北方民族這樣,對老虎的崇尚、仰慕、眷戀之情根深蒂固,并且表現(xiàn)在生動鮮活的實物上。 鄂爾多斯青銅器中有大量的虎型文物,超兇的老虎敢于手撕野豬,還有虎噬羊紋、虎噬鹿紋、虎噬牛紋等圖案的帶扣,簡直就是青銅金器版的動物世界。 專家推測,早期北方游牧民族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產(chǎn)方式,決定了他們要憑借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來抵抗自然災害,贏得部落爭斗。 他們不僅需要強健的體魄、彪悍的性格和堅韌不拔的品質(zhì),還對自然界的弱肉強食現(xiàn)狀感同身受。處于食物鏈頂端的老虎,自然成為他們效法的對象。于是,他們在日常生活、祭祀、戰(zhàn)爭中佩戴猛虎捕食圖案的飾品,將白虎星視為精神寄托,將崇虎情結發(fā)展到極致。 封面新聞記者曾潔金沙遺址博物館供圖 ? ?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