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40年:讓中華文明薪火傳之久遠
2018-10-31 15:59:12?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吳靜 吳靜 |
讓中華文明薪火傳之久遠(逐夢40年) 今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fā)了《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將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納入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從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角度,對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新時代文物事業(yè)改革發(fā)展進行了全面部署,承前啟后地提供了全方位制度供給。 從矗立雪域高原的布達拉宮到詩意棲居的鼓浪嶼,從重見天光的南海一號宋代沉船到震撼世人的南昌漢代?;韬钸z址考古,從承德避暑山莊遺產保護工程到重慶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修復,從百余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建設到數千家博物館免費開放,從石渠寶笈特展時的“故宮跑”到《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等節(jié)目被觀眾熱捧……40年春華秋實,40年砥礪拼搏,文物事業(yè)得以長足發(fā)展,文物工作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對社會經濟發(fā)展和民生改善的貢獻有目共睹,在國際交流中的金色名片作用日益凸顯,保護文物已經成為社會共識。 凝聚社會共識 構筑保護利用新格局 40年來,伴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偉大實踐,加強文物保護利用的社會共識不斷得到深化,政府主導、多部門協(xié)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文物保護利用格局正在形成。 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重視文物工作。1982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頒布實施。到2002年10月,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我國確立了“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60多次,考察文物博物館單位30多家,出席文物領域重大活動20余場,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為新時代文物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部門協(xié)作持續(xù)推進,地方黨委和政府緊抓落實。目前,文物工作已納入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文物消防安全納入省級政府消防工作考核體系。與公安、海洋、海關、工商等主管部門聯合執(zhí)法,持續(xù)防范和打擊文物犯罪活動。2018年,汲取巴西國家博物館火災事故教訓,與應急部、文化和旅游部聯合開展博物館與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大檢查,覆蓋所有博物館和文物建筑,緊守文物安全生命線。 資金支持不斷加大,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財富的迅速增長為文物事業(yè)發(fā)展奠定了物質基礎,中央財政對文物保護經費的專項資金總量不斷增長,范圍不斷擴大。1978年中央支持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為0.07億元,2018年增長到108億元。地方財政持續(xù)加大文物保護資金投入,2017年全年全國文物事業(yè)費355.59億元,較上年增加15.6%。與此同時,人們對文物保護的共識不斷提升,已經從過去經濟建設的“攔路虎”,成為今天城鄉(xiāng)發(fā)展質量提升的優(yōu)勢資源,社會力量參與的熱情持續(xù)高漲。在浙江松陽,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支持、當地政府和民眾多方參與的“拯救老屋”活動在行動,142幢古民居得到修復和活化利用,由此喚醒的民宿旅游和文藝產業(yè)吸引了人口回流,古村復蘇,留住鄉(xiāng)愁;在山西,“文明守望工程”首批公布了252處文物建筑,供各界力量選擇參與保護利用;在北京,計劃落地實施2.2億元的故宮養(yǎng)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全部由社會捐贈?!盎ヂ摼W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正如火如荼地開展,百度、騰訊、網易等都深度參與其中。 融入發(fā)展大局 貢獻國家經濟民生 中華文明具有“多元一體、兼容并蓄、綿延不斷”的特征,這也決定了我國文物工作“跨時長、地域廣、總量大、類別繁”的特點。 40年間,我們通過第二次、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基本摸清了文物家底。據普查統(tǒng)計,我國現有不可移動文物近76.7萬處,國有登記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這些基礎數據為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推動文物工作融入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大局。為了讓一件件滿載歷史印記的文物珍寶如璀璨星辰,閃耀在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廣闊星空,文物部門不斷增強主動服務、積極作為的意識,推動文物工作服務國家重點工程。從長江三峽水利工程到南水北調工程,從汶川地震搶險救災任務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從雄安新區(qū)建設到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文物工作全力配合國家重大項目實施,積極搶救保護大量珍貴文物和遺址。以支持河北雄安新區(qū)建設工程為例,文物系統(tǒng)調集全國力量,在雄安新區(qū)成立聯合考古隊,分成八組進行考古和地面文物調查,其中考古調查超過2000平方公里,在此基礎上,為雄安新區(qū)制定了詳實的文物保護利用規(guī)劃,梳理了文脈,夯實了文化基礎。 強化文物工作與百姓生產生活相結合。實施古建筑和傳統(tǒng)村落保護工程,開展270個國保省保集中成片傳統(tǒng)村落整體保護利用項目,促進文物保護利用與新型城鎮(zhèn)化和鄉(xiāng)村振興相結合。先后三次公布36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其中,首批12家2011至2013年接待游客6563萬人次,門票收入超過20億元。對革命文物進行重點搶救保護利用,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延安革命遺址、贛南等原中央蘇區(qū)舊址等一批重點項目順利實施,14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革命舊址被納入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據統(tǒng)計,2017年上半年僅江西全省紅色旅游接待游客1.43億人次,通過對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助力革命老區(qū)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全國近九成博物館實現免費開放。2018年是《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公布實施10周年,以博物館為代表的公共文化機構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堪稱改革開放以來公共文化領域影響最大的惠民政策之一。不僅對滿足廣大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其基本文化權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當代中國博物館事業(yè)全面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全國博物館數量從1978年的349個,增長到如今的5000余個,每年接待觀眾總數超過9億人次。目前已有346.13萬件全國博物館館藏文物信息向社會公布,文物資源共享正在成為現實。 擴大交流互鑒 “金色名片”熠熠生輝 位于柬埔寨的吳哥古跡,有一支中國文物工作隊伍常年駐扎。中國積極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起的“拯救吳哥古跡國際行動”,自1998年起,連續(xù)20年援助柬埔寨對周薩神廟、茶膠寺進行修復,助力中柬友誼和“一帶一路”文化建設。 中國援外文物合作保護工程涉及6國8個項目,聯合考古項目涉及12國15個項目,并積極參與和支持瀕危文化遺產國際保護,推動中國國家博物館成為國際文物避難所,充分展現負責任大國形象。 2018年4月,習近平主席以湖北省博物館為“國家客廳”,會晤印度莫迪總理,敲編鐘、看樂舞、賞文物,并把中國文博創(chuàng)意產品作為國禮贈送,再次成就了文物主場外交佳話。 改革開放以來,1000余項文物展覽走向世界,外國觀眾超過1億人次?!拔奈飵憧粗袊睌底终故鞠到y(tǒng)實現30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全覆蓋;絲綢之路文化展、華夏瑰寶展遠赴德國、意大利、斯里蘭卡等10余個亞歐國家;來自波蘭、捷克、阿富汗等“一帶一路”參與國來華舉辦各類文物展,讓人民群眾不出國門就能領略各國文明,增進相互了解。 中外合作領域不斷拓寬。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中國首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標志性成果。 改革開放40年,文物作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和生生不息的實物見證,成為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彰顯文化影響力的“金色名片”。 秉持在保護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保護的理念,提高文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更好地為黨和國家大局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讓文物的歷史內涵和價值融入新時代發(fā)展,讓中華文明的薪火傳之久遠,就是對改革開放40周年最好的紀念。 (作者為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 制圖:蔡華偉 劉玉珠 劉玉珠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