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浙江情緣”:點點滴滴匯成故鄉(xiāng)情
2018-11-01 09:02:53?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責任編輯:吳靜 吳靜 |
金庸在衢州一中?!♂橹菀恢小z 中新網(wǎng)杭州10月31日電(范宇斌 郭其鈺)有人曾經(jīng)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老先生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10月30日,一代武俠小說泰斗查良鏞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金庸生于浙江海寧,先后在海寧、嘉興、麗水、衢州等地求學。他六歲進學堂讀書,1936年考入浙江省立二中(今嘉興一中)。次年,日軍鐵蹄逼近,師生們踏上艱難的南遷之路,抵達麗水碧湖。 金庸在衢州一中?!♂橹菀恢?攝 1940年,金庸從浙江省立臨時聯(lián)合中學退學,進入浙江衢州中學繼續(xù)學業(yè)。兩年后,衢州淪陷在即,金庸的中學生涯就此結束,他踏上西去湘西重慶的流亡求學之路。 20世紀40年代,他移居香港,其后以筆名“金庸”創(chuàng)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享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的贊譽。 雖然金庸成名于香港,在那里成就了他的事業(yè),但他一直惦念著故鄉(xiāng)浙江。20世紀90年代起,金庸曾經(jīng)多次回到故地探訪,留下了不少流連忘返的身影。 六歸浙江海寧不忘故里 金庸曾六歸故里嘉興海寧。對于海寧而言,他一直是故鄉(xiāng)的驕傲。離開故鄉(xiāng)的70年里,金庸無時無刻不情牽海寧,“如果一個人離開家很久,在外邊住的時間一長,對故鄉(xiāng)懷念的感覺就越深……總想老了,再回到這個地方來住?!蓖砟甑慕鹩乖绱烁锌?。 1992年12月,金庸首度返鄉(xiāng),他回到母校海寧市袁花鎮(zhèn)中心小學,將海寧市政府給他祖?zhèn)鞣慨a(chǎn)的1.64萬元補償款贈給母校建立圖書室。 時隔兩年之后的1994年,金庸再次回到故鄉(xiāng),這一年,他留給故鄉(xiāng)的是回憶與母親一起觀潮的畫面。在自己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中,他曾如是描寫:“己牌時分已到達海寧城的西門安戌門。他離家十年,此番重來,見景色依舊……回憶兒時母親幾次攜了他的手在此觀潮,眼眶又不禁濕潤起來。望著大海,兒時舊事,一一涌上心來……” 金庸在衢州一中?!♂橹菀恢?攝 千山萬水隔不斷赤子的返鄉(xiāng)步伐,此后1996、1997年、2003年,金庸連續(xù)多次返鄉(xiāng)。每逢回鄉(xiāng),金庸總不忘回母校走一走。 金庸生前最后一次返鄉(xiāng)是在2008年,那一年,已經(jīng)84歲的金庸,腳一沾上故鄉(xiāng)的土地,就樂得像個孩子。 衢城留下青春“江湖夢” 30日晚,金庸年少時期曾就讀的衢州一中(原衢州中學)在其官方微信上發(fā)文悼念,題為“大師兄,一路走好”。衢州一中“金庸樓”前,“師弟師妹”們自發(fā)點燃蠟燭紀念金庸。 “我是你們的大師兄?!?004年10月28日,81歲的金庸首次回到母校,對著臺下的學生說“你們才是我真正的師弟師妹”。 金庸曾在衢州中學度過了他難忘的高中時代,也留下了他屬于少年人的“狂”。 他在衢州寫下過《一事能狂便少年》《人比黃花瘦——讀李清照聞偶感》,因文筆犀利,見解獨到,在當時引起了小小的轟動。 1942年5月24日,日軍攻陷金華,衢州危在旦夕,學校決定停課疏散,畢業(yè)班也就提前草草畢業(yè)。學校還給學生發(fā)了流亡學生證明,一張小獎狀大小的紙,上面印著“衢州中學”的公章。 但金庸并沒有就此屈服。他與其他衢州同學、朋友一行八人,帶著隨身衣物和路上吃的炒米,擠上西去的火車,繼續(xù)亂世求學夢。 金庸在衢州一中?!♂橹菀恢?攝 雖在衢州中學不到兩年,金庸始終記得少年時代求學、生活過的地方。 他首訪母校題下28字:“溫雅豪邁衢州人,同學少年若兄弟。六十年中常入夢,石梁靜巖夜夜心?!?/p> 大俠已逝“浙江情緣”不斷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短短14個字,卻是幾代人的青春共同記憶。 金庸的武俠江湖世界勾起了無數(shù)人心中的武俠情結,金庸與浙江寧波的緣分也來自于他的武俠小說。 因為拍攝《神雕俠侶》,才有了如今的象山影視城,金庸在此見證了象山影視城開城。2005年1月,象山影視城開城儀式暨《神雕俠侶》電視劇象山開機儀式上,他被聘為“象山神雕俠侶影視城城主”。 在寧波天一閣,金庸曾于1994年4月留下題詞“天一閣名甲海內(nèi),為全祖望、黃黎洲諸名儒舊游之所,小子心儀數(shù)十年矣。今得登臨,想象先輩風范,瞻仰四明文教,誠慰平生之愿”。2013年7月,他親自修訂的家譜經(jīng)其族人捐獻給天一閣館藏,這一再被傳為佳話。 作為文化界名人,1999年,在好友、時任浙江大學黨委書記的張浚生促成之下,金庸欣然應邀擔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受聘成為浙江大學教授。 除了與浙江大學的緣分之外,其實更早始于他與杭州的緣分。 如今在浙江檔案館,藏有一份杭州東南日報社的全宗檔案,內(nèi)有金庸1946年與東南日報社簽下的一份“東南日報社職工保證書”,與一份他離開報社時候的“辭呈”。兩份檔案原件,講述了金庸走向文壇的起點,正是從杭州開始。 第一份工作在杭州,第一份愛情也在杭州。金庸與第一任妻子杜冶芬,正相識于1947年的杭州,當時金庸因工作而與杜冶芬的弟弟杜冶秋認識,也由此邂逅了17歲的杜冶芬小姐。 杭州是金庸一生最愛的城市之一,西湖在他的作品中頻頻出現(xiàn)。他也曾耗資千萬在西湖邊興建云松書舍,并在其會客雅聚的“耕耘軒”門上書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曾想過在西湖邊養(yǎng)老,他說,“年紀大了,但最憶是杭州。” 浙江麗水,也曾留下金庸的故事。 “不知何以為報!”這是金庸2004年到訪麗水龍泉,被大家的熱情所震撼和感動。龍泉之行,金庸饒有興致地參觀了龍泉市博物館,并揮毫潑墨、欣然題詞:“凝翡翠兮聚碧玉,得古銅兮鑄長劍。中華古文化,龍泉得其二。瓷劍兼文武,龍泉皆有之。”而為浙江大學龍泉分校舊址題詞留念時,金庸筆下一瀉,竟有些感傷:“今來舊址憶故人,不見前輩心耿耿?!?/p> 金庸逝世第二天,他的“鐵桿粉絲”馬云在微博上悼念:“俠者已逝,來者當追,江湖路遠,俠義長存!” 如是,這一段錢塘緣,畫下句點卻又永不消散。(完)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