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你在時,覺得你很平凡;你走時,才知道你很偉大”——吳宏林:新聞路上28年追夢人 吳宏林(左一)生前在夜班編輯工作中。鄭崢 攝 “風不會回頭,歲月不再回收。前行的路沒有盡頭,心所向往,快樂昂首?!?月1日,49歲的寧夏日報報業(yè)集團黨報編輯室副主任吳宏林在微信朋友圈寫下了這樣一句話,誰承想,這是他的最后留言。今年6月3日1時,吳宏林在單位值守夜班時突發(fā)疾病,經搶救無效于6月11日去世。 吳宏林走了,在他的書房里,古色古香的書桌上放著一本藍色封面的學習手冊,封面空白處,用碳素筆書寫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說話和風細雨 心中想著百姓 28年來,吳宏林前后在新聞工作的近10個崗位干過。每次調整工作,都要從頭做起,可過不了多久,他又會成為業(yè)務骨干,成為同事、朋友眼中的“專家”。 1991年7月,21歲的吳宏林大專畢業(yè)后被分配到石嘴山礦務局一礦,任宣傳干事。1999年9月,經過公開招考,他進入石嘴山日報社,從此踏上新聞記者的職業(yè)生涯。不久,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石嘴山日報》連續(xù)10個工作日的頭版頭條,有7個是他采寫的。 2003年9月,年過而立的吳宏林進入寧夏日報社和寧夏區(qū)政協合辦的《華興時報》工作。在這里他經歷了駐石嘴山記者、特別報道部副主任、時政部主任多個崗位?!盁o論崗位怎么調整,吳宏林從來不爭不搶,只是一次次去積極適應崗位?!睂幭娜請髨髽I(yè)集團全媒體理論評論頻道總監(jiān)、時任華興時報社副總編輯的劉加隆說。 2001年,曾被國家授予“售糧模范”稱號的劉文豹來到寧夏,承包了原陶樂縣牧場4000多畝荒灘地。此后,劉文豹陷入與當地農民的“爭地”糾紛,2005年年初,劉文豹與承包地附近的一些村民“對簿公堂”。2005年4月26日,銀川市興慶區(qū)人民法院判決當地村民將新淤積的河灘地歸還給劉文豹??纱迕癫粓?zhí)行法院的生效判決,劉文豹申請法院強制執(zhí)行。一來二去,矛盾加劇。 2005年6月24日至2006年10月24日,吳宏林在《華興時報》刊發(fā)了13篇報道,對劉文豹在銀川的遭遇進行追蹤報道。這些報道引起了銀川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協調會。最終,在劉文豹同意讓出部分土地的情況下,判決得以執(zhí)行,劉文豹與當地村民的糾紛平息。 “瘦瘦高高,戴著眼鏡,斜挎采訪包。平時沉默寡言,偶爾說話如和風細雨,待人溫潤如玉?!薄皡怯浾吆苡姓x感,他就認一個理?!苯衲?4歲的劉文豹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吳宏林當年關于土地糾紛的報道對矛盾的化解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查閱當年吳宏林關于這起事件所做的輿論監(jiān)督報道,不難發(fā)現他力求站在公正的角度,用事實說話。從中能看到劉文豹遭“搶”故事的起起伏伏,也能感受到吳宏林推動社會公平正義的力量。吳宏林去世以后,同事們在梳理他的新聞作品時發(fā)現,他曾是《華興時報》記者中為老百姓化解矛盾出力最多的人。 2006年6月,吳宏林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的入黨申請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從最初的要當英雄的幼稚的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了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理性認識階段。可以說,我唯一的入黨動機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p> “工作業(yè)績突出,起到了先鋒模范作用。宏林在不斷追求思想進步的同時,時刻記得自己還是一名新聞工作者?!痹榻B吳宏林入黨的劉加隆如是說。 “媒體是社會進步發(fā)展的瞭望者、記錄者、思考者、監(jiān)督者,不是社會風尚的追隨者、附庸者、自娛者?!眳呛炅衷谧约旱奈⑿排笥讶@樣寫道。 采編盡求完美 成功源自“四力” 寧夏日報報業(yè)集團全媒體時政新聞頻道總監(jiān)魏邦榮回憶說,吳宏林來到編輯崗位后,從編輯《寧夏日報》分類新聞開始,不到一年時間,就勝任了要聞版的編輯工作。今年4月,他又因工作出色被任命為黨報編輯室副主任。 了解要聞版編輯作息規(guī)律的人都知道,幾乎所有的夜班編輯都會在白天補覺,可吳宏林閑不住。他還是斜挎背包,戴著他那副金屬邊近視眼鏡,冬天一件藍色的廉價沖鋒衣,夏天藍色短袖,長年一雙鞋底磨光了紋路的舊皮鞋,經常騎上一輛老舊自行車穿梭于銀川大街小巷捕捉新聞。寧夏日報報業(yè)集團新消息報社記者陳勇曾問吳宏林:“你咋就不累呢?”吳宏林笑答:“不當屠夫也得磨磨刀。編輯不到基層采訪,只拿‘紅筆’不拿‘藍筆’,時間久了就會自廢‘新聞武功’?!?/p> 今天看來,從基層煤礦宣傳干事到《寧夏日報》的記者、編輯,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那個不變的初心。 與吳宏林在石嘴山礦務局一礦宣傳科工作過的田寶忠說,吳宏林是石嘴山礦務局一礦宣傳科歷史上分來的第一個大學生。為了捕捉最貼近礦工生活的新聞,吳宏林常下礦井,經常是肩挎照相機,腋下夾著攝像機。 1996年,吳宏林被調到石嘴山礦務局電視臺工作,很快就成為當時臺里唯一能寫、能拍、能編的全能人才。在緊急當口,他還客串過播音員。 石嘴山日報社原記者曾養(yǎng)民回憶,2000年5月24日中午,他和吳宏林下班時,突然發(fā)現大武口區(qū)公交公司一帶騰起百米高的大煙柱?!半U情就是命令,我們迅速趕到現場,吳宏林比我還能沖,全然不顧身邊‘咣咣’的爆響聲。吳宏林的頭發(fā)都被火燎了?!?/p> 在許多記者看來,剛起步的寧夏葡萄酒產業(yè)是個不太出新聞的“冷口”。但吳宏林到寧夏日報社經濟新聞部后,很快把這個“冷口”跑成了“熱口”。 在寧夏日報社經濟新聞部,吳宏林還負責跑林業(yè)口。曾在林草系統(tǒng)做了10余年宣傳工作的呂海軍說:“吳記者從不用材料‘寫’新聞,每次都要親自到現場。一次,他聽說彭陽縣有位殘障人士多年來在自家周圍植樹造林的線索后,決定登門拜訪。采訪車開不進村,他步行兩個多小時趕到了采訪對象家里。” 打開吳宏林辦公桌上的電腦,桌面上有一幅2018年11月28日《寧夏日報》一版的版面圖。頭條位置是吳宏林的得意之作《向聯合國講述寧夏“紫色夢想”》。這篇通訊在寧夏媒體中首次詳細報道了寧夏21家葡萄酒酒莊走進聯合國總部,展示寧夏美酒美食文化的情況:“11月5日至9日,在聯合國總部,一股來自中國寧夏的芳香被人們傳頌著、點贊著。它,就是來自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qū)的葡萄美酒……” “宏林當記者時能寫出好稿,他的稿件質高量大;當編輯時編好版,他的版面幾乎可以免檢?!睂幭娜請髨髽I(yè)集團負責人說,“宏林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在意每一個身份,并努力做到最好?!?/p> 擔當豈止崗位 情懷溫暖天地 2017年年底,寧夏日報報業(yè)集團部分崗位調整,夜班編輯部急需“干將”。單位領導兩次找到吳宏林,都被婉拒了,直到第三次,他才有“條件”地答應下來。原來,吳宏林不去做編輯,不是怕工作壓力大、責任重、工作時間長,而是要與大哥輪流照顧年逾八旬的父親和癱瘓在床的母親。 就這樣,吳宏林28年來第一次給領導提出“申請”:“平時讓我怎么加班都行,周五和周六晚上能不能別給我安排工作?我得替換大哥照顧父母,讓他也歇一歇?!?/p> 吳宏林走了,對于同事和單位來說,失去了一位親密的“戰(zhàn)友”和業(yè)務“尖兵”,但對于家庭而言失去的是一個頂梁柱?;貞浧?月2日丈夫最后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妻子李鳳英眼含淚水說道:“當天清晨6時,吳宏林準時起床,上午9時剛過,他又聯系采訪事宜;時近中午,他又趕到父母家,如往日一樣看望父母。然后,吳宏林便去了單位上班?!?/p> “宏林是他們家兄弟姊妹中最小的,只有他才能把78歲的母親逗樂?!崩铠P英哽咽著說,“至今我婆婆還不知道宏林的事情,我不敢告訴她真相?!?/p> 回憶起吳宏林最后一次值守夜班時的情景,與吳宏林工位緊挨著的寧夏日報報業(yè)集團黨報編輯室編輯吳少男歷歷在目:晚上8時,他坐到單位電腦前,開始編輯次日即將出版的《寧夏日報》一版稿件?!吨涡叛鲋?凝聚奮進之力——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在我區(qū)引發(fā)熱烈反響》這篇4000多字的綜合報道是吳宏林將10位記者提交的10篇稿件合稿編輯而成的,刊發(fā)在6月3日出版的《寧夏日報》上。然而,沒想到這成了這位上任剛滿一個月的黨報編輯室副主任一生中最后編輯的一篇稿件。 從一名基層宣傳干事到新聞記者,28年間,吳宏林采寫了5000多篇200多萬字的各類新聞作品,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黨的新聞工作者應有的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 “你在時,覺得你很平凡;你走時,才知道你很偉大?!眳呛炅肿返繒?,這樣一副挽聯道出了同事們共同的心聲。 |
相關閱讀:
- [ 08-01]7月31日南靖新聞
- [ 07-31]吳宏林:新聞路上28年追夢人
- [ 07-31]多元時代的中國新聞教育變革
- [ 07-31]2019年“小記者、小主持人夏令營”第三天:新聞攝像與粘土手工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