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古代文明的發(fā)展歷程跨越數(shù)十萬年的蒼茫山海,以雄渾的圖景在這里徐徐展開。遠古蒙昧山林間的石器敲擊聲宛若昨日;閩越人駕舟蕩歌、雄霸東南的輝煌并未塵封;“八姓入閩”的傳奇伴隨著青瓷的翠色澄澈依舊;海上絲綢之路的乘風破浪、民間生活的霓裳旖旎、“海濱鄒魯”的人文蔚起交織成宋元的鼎盛氣象;閩臺血脈情緣不斷;外銷瓷器五彩華光,演繹著東西方文明交流激蕩的篇章。 本展覽以時代發(fā)展為縱貫線,全面展示福建從遠古自明清數(shù)十萬年的歷程。薈萃館藏文物近500余件,絕大部分為重要考古發(fā)現(xiàn)與傳世品珍品。展覽通過考古發(fā)現(xiàn)揭示歷史之謎,輔以史籍介紹、繪圖、場景復原、表格等力求真實還原福建各階段歷史。分為《山海家園 閩之先民》、《青銅輝映 禮樂初萌》、《越魂不滅 王族世家》、《衣冠南渡 閩中隆興》、《絲路云帆 海國雄風》、《風云際會 東西交流》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山海家園 閩之先民》還原石器時代福建原始先民的生活圖景。從人們在舊石器時代與毒蟲猛獸為伴、披荊斬棘的艱難生存,到新石器時代山海間古聚落的星羅棋布,原始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等日趨成熟,古樸的陶器及漁獵、農(nóng)業(yè)等生產(chǎn)工具折射出距今遙遠的經(jīng)濟形態(tài)和生活方式。以曇石山文化為代表的東南海洋文化與牛鼻山為代表的閩北山區(qū)文化交相輝映,彩陶等文物作為重點展示。 陶塔式壺 新時期時代 頂徑3.5厘米 足徑11.8厘米 高28.6厘米 閩侯曇石山遺址出土 該器物質(zhì)地為泥質(zhì)黑灰陶,上部為平頂長頸實心,頂緣外出,起棱兩道。中部深垂腹弧底,中空。下部附圈足并鏤有對稱的四圓孔。它奇特神秘的造型,國內(nèi)罕見。 第二部分《青銅輝映 禮樂初萌》以介紹福建青銅時代的歷史為主。這個時期,活躍在福建的“七閩”部族已出現(xiàn)在《周禮》等典籍的文字記載上,為中原所知。而考古發(fā)掘的眾多遺址,則為我們揭開了那段歷史的神秘面紗。古老的青銅器、造型多樣的陶器和原始青瓷,驗證著福建文明之火的初萌。以“大鐃之王”——建甌出土青銅大鐃(禮樂重器)及“越王劍之祖”浦城出土西周青銅劍為重點展示。 青銅大鐃 西周 高76.8厘米 重100.35公斤 甬長29.8厘米 建甌小橋黃窠山出土 該大鐃兩面各有圓枚十八個,枚作半球形,飾有渦紋,呈乳突狀。器體布滿以云雷紋為主的紋飾,甬的上半部還各有一變形獸面紋。其形體巨大,紋飾精美,屬禮樂重器,主要用于貴族們祭祀、宴樂等活動。 青銅越式劍 西周 長35 厘米 浦城管九村商周土墩墓出土 作為格斗利器,這件越式青銅劍雖經(jīng)地下數(shù)千年埋藏,鋒、鍔等處鋒利依舊。劍莖前部呈扁形,后部為圓柱形,劍首呈中空喇叭狀。劍身中脊凸起飾云紋,劍莖處則有竊曲紋、云紋、云雷紋等細致而精美的紋飾。 第三部分《越魂不滅 王族世家》以閩越族人在秦漢之際立國近百年、稱雄東南的歷史為宏大背景,反映這個時期閩越國經(jīng)濟、文化、生活、軍事等各方面的情況。以萬歲瓦當、龍紋大玉璧(祭天之玉)等具有王者氣派的重要文物為重點展示。 萬歲瓦當 西漢 直徑15.5厘米 武夷山城村漢城遺址出土 瓦當為古代建筑檐頭筒瓦前端的遮擋,西漢時盛行。這件瓦當為圓形,泥質(zhì)淺黃陶,緣內(nèi)飾一圈凸旋紋,其當心兩側(cè)印篆體陽文“萬歲”兩字。 龍紋玉璧 西漢 直徑27.1厘米 孔徑6.2厘米 厚0.6厘米 浦城金雞山漢墓出土 這件玉璧體積較大,琢工精細,保存完整,是古人重要的祭祀、禮儀或葬斂之物。玉璧呈淡青色,微透明,青中泛白。內(nèi)圈為浮雕谷紋,外圈有四組陰刻龍紋。 第四部分《衣冠南渡 閩中隆興》跨越魏晉隋唐時期。在閩越國湮滅于歷史的烽煙中后,福建地區(qū)更緊密地與中原融為一體。大批南下的移民改變了福建的族群構(gòu)成,也帶來了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shù)、多元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因素。 青釉雞首壺 南朝 高28.5厘米、腹徑17厘米 閩侯荊溪光明南朝墓出土 雞首壺,以雞頭作流而得名,是流行于漢末至南朝的器形,作為隨葬明器時有出土。該器物釉色青翠瑩潤,造型端莊典雅,是南朝青瓷中的精品之作。 高髻拱手女俑 五代 高102厘米 福州新店劉華墓出土 該陶俑頭梳高髻,穿對衿廣袖過膝外衣,雙手拱于胸前廣袖內(nèi),質(zhì)地為泥質(zhì)灰陶,原有彩繪。生動還原出那個時代貴族婦女的神態(tài)服飾。 第五部分《絲路云帆 海國雄風》以福建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宋元時期為背景。這一時期福建在海外貿(mào)易的推動下,百業(yè)興旺、人才輩出,各方面的發(fā)展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宋代航海技術(shù)的先進、民間仕人的雅趣生活通過文物精品組合一一呈現(xiàn)。以黃升墓出土宋代絲綢寶庫為展示重點。 建窯黑釉鐵銹斑紋碗 北宋 口徑12.4厘米 底徑3.9厘米 高9厘米 建陽水吉窯址出土 建窯黑釉盞燒制于福建宋代名窯——建窯,該器物束口,口沿外撇,內(nèi)沿下有一道凸邊,斜腹,圈足,施黑釉,內(nèi)壁因窯變效果而呈現(xiàn)美麗的花紋。 褐色羅印花褶裥裙 南宋 通長78厘米,腰高11厘米、腰寬69厘米、下擺寬158厘米 福州新店黃升墓出土 該絲綢品為羅制,質(zhì)地輕薄透明,有薄如蟬翼之感。裙面上窄下寬,下擺呈弧形,猶如褶扇展開,縱向褶裥21道。兩端系帶,下半部有印金小團花。 第六部分《風云際會 東西交流》涵蓋明清時期鄭和下西洋、鄭成功收復臺灣等波瀾壯闊的歷史事件,薈萃福建博物院眾多館藏瓷器珍品,五彩斑斕的釉色之光照亮了這一時期瓷器的外銷之路。 德化窯堆貼梅鹿杯 明 口徑13.9厘米、底徑4.4厘米 高7.5厘米 傳世品 該器物為德化白瓷中的精品,敞口外撇,口沿有十二個不規(guī)則的連弧瓣,腹作柱狀淺圈足,形如橢圓形喇叭。外壁堆貼山石,松梅,龍鹿等紋樣,包含著古人美好的寓意。 漳窯如來立像 明 身寬25厘米 高83厘米 傳世品 該如來立像為漳窯瓷器中的精品。如來頭飾螺髻,垂瞼下視,眉目清秀,面帶微笑。身著長袍、肩披袈裟,雙手合掌裸足立于浪花間,神態(tài)安詳靜謐,極顯人物造型工藝之美。 點擊上圖,進入語音博物館 點擊上圖進入720°展廳 |
相關(guān)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