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周年:核陰影下的兩難選擇(組圖)
www.fjnet.cn?2012-03-11 09:23?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擔憂與應對 隨著時間流逝,福島核電站中泄漏出的輻射物開始附著在附近的土壤、海水、污泥、農(nóng)田、房屋和花園中。人們開始擔心自己的居住環(huán)境,擔心飲食,甚至擔心超市里販售的嬰兒奶粉。 核能專業(yè)詞匯“貝克勒爾”和“西弗”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日本的“每日關鍵詞”,放射性物質計量器在日本部分地區(qū)幾乎成為家居必備品。 上月在東京參加反核集會的設計師Kyoko Itagaki說,“在311之后,我意識到,在那次災難之前我從未對核能有過任何判斷。現(xiàn)在,我越是深入思考,就越意識到核電站有多危險。我的生活已經(jīng)發(fā)生了劇變?,F(xiàn)在我只購買特定地方出產(chǎn)的飲用水和蔬菜,我還隨身攜帶輻射測量儀?!?/p> 為去除核污染,日本政府和民間展開了規(guī)模宏大的“除污”工程。按照計劃,政府要在3年內投入約1萬億日元。目前,福島縣各市清理受污染表土的工作仍在進行。據(jù)估計,福島縣大概需要封存1500-2800萬立方米的土壤,而這只是所有需封存土壤的一小部分。將來為徹底清除污染(包括凈化被污染物),或需再投入1萬億日元。 另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災區(qū)垃圾的處理。據(jù)估計,災區(qū)目前共有廢墟垃圾2000萬噸,東北3個重災區(qū)的海嘯垃圾回收速度僅為5%,其中巖手縣最快,也僅處理了8%。由于缺乏建設燃燒爐的地形環(huán)境,同時,周邊有些城市擔心垃圾中有核輻射物,不愿意接納來自災區(qū)的垃圾處理,導致災區(qū)垃圾處理進度相當緩慢。按照目前的處理進度,這些垃圾估計需5年以上才能處理完畢。這將大大影響災后重建的進程。 目前,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災區(qū)重建的“總體規(guī)劃”上仍未能達成一致,日本紅十字會上周就此批評說,遭海嘯襲擊的災區(qū)重建工作已被“整整耽誤了一年時間”。 孤立與羈絆 災民也有自己的難題。日本現(xiàn)在仍有34萬人過著離鄉(xiāng)背井的“避難生活”,故鄉(xiāng)在福島第1核電站周圍地區(qū)的住民,僅有4成還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對于政府是否能夠徹底清除核污染,有近三分之二的住民表示“不抱希望”。 他們中還有很多人仍未得到運營福島核電站的東電公司的賠償金。在爭取賠償金的過程中,災民們說,他們感到非常無助。有人將這場抗爭形容為“螳臂擋車”之舉。負責解決賠償糾紛的機構說,從去年9月截止到今年2月底,注冊的1000件賠償糾紛中僅13件獲得解決。 災民們的代理律師稱,東電仍在拖延向已經(jīng)因核污染而變得毫無價值的土地支付賠償金。之前,東電曾暫時向災民提供每月12萬日元(1500美元)的“精神損失費”,但現(xiàn)在卻要求申請者每三個月重填一次既耗時又費神的申請單。 一位拍攝了一部有關福島核事故紀錄片的導演說,“失去了土地和房屋,即使他們最終獲得了賠償金,也不會因為失去的時間而獲得賠償,這又是一種悲劇。” 每年歲末,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xié)會都會公布最能代表這一年日本世態(tài)民情的“年度漢字”。去年,“絆”這一承載著一年來日本人精神共鳴的漢字最終當選。 “絆”字日語為“kizuna”,寓意為“紐帶、聯(lián)系”。它被選中的理由是:東日本大地震之后,日本民眾紛紛意識到家人和朋友對自己的意義有多么重大,意識到每個人與其它人都是不可分離的,就像是有聯(lián)系,有紐帶一樣。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02]不確定的日本未來
- [ 04-01]日本大地震已確認造成11734人遇難
- [ 03-28]災后日本社會面面觀:日本人的尊嚴都哪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