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海防的斗爭
福建位于中國東南沿海,東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相望。自明清以來,福建就是抗擊海外侵略的第一線。1949年10月福建解放后,它又成為抗擊美國和國民黨臺灣當局戰(zhàn)爭威脅的第一線。
194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發(fā)表《告前線將士和全國同胞書》,明確提出,1950年的任務就是“解放海南島、臺灣和西藏,全殲蔣介石集團的最后殘余勢力,完成統(tǒng)一中國的事業(yè)”。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美國派出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公然以武力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臺灣。由于美國的武裝干涉,中共中央調整戰(zhàn)略方針,武力解放臺灣的計劃被迫擱置,但是中國共產黨“一定要解放臺灣”的基本方針并沒改變,中國人民解放臺灣的決心從來沒有動搖過。在“一定要解放臺灣”方針指引下,為鞏固東南海防,防備和消滅冒險竄犯的臺灣國民黨軍隊,福建前線部隊在創(chuàng)造條件準備解放金門、馬祖的同時,采取“全面鞏固,積極進攻”的海防方針,同臺灣國民黨軍隊的襲擾活動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
朝鮮戰(zhàn)爭結束后,臺灣國民黨當局加緊推動與美國簽訂“共同防御條約”。為反擊美國和臺灣當局勾結進行的軍事和政治挑釁,重新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解放臺灣的決心,9月3日至22日,福建前線于3日、10日和22日炮擊金門。此后,臺灣國民黨軍隊經常對廈門及大陸前沿陣地實施擾亂破壞射擊,海戰(zhàn)、空戰(zhàn)、炮戰(zhàn)連綿不斷,史稱“第一次臺海危機”。
美國政府為阻止中國解放臺灣,與臺灣簽訂了《共同防御條約》,出臺了“臺灣問題決議案”,加大對臺灣的軍事援助與控制。另一方面,為避免與中國直接沖突,美國并不愿意協(xié)防沿海島嶼,美臺分歧嚴重。在此形勢下,中國共產黨適時地采取了緩和“臺海危機”的措施。周恩來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上明確提出:“中國人民解放臺灣有兩種可能的方式,即戰(zhàn)爭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國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條件下,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臺灣。”這是黨和政府第一次公開提出“和平解放臺灣”的主張。
1956年以后,中國開始進入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加快和平解放臺灣的進程,中國共產黨進一步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并且提出同國民黨進行第三次合作。1958年7月中東事件爆發(fā)后,原已緩和的臺海局勢再度惡化升級。1958年8月23日,遵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部署,福建前線部隊向金門發(fā)起大規(guī)模炮擊。
自“八二三”炮戰(zhàn)后20年間,海峽兩岸關系由過去激烈的軍事對峙,轉變?yōu)檎螌χ艦橹?、軍事對峙為輔的冷戰(zhàn)對峙狀態(tài)。中國共產黨對臺灣當局的武裝竄擾進行堅決打擊,但并未因此中斷爭取和平解放臺灣的各種努力,提出了“一綱四目”方針,分批釋放了國民黨戰(zhàn)犯和美蔣特務,緩和海峽兩岸緊張局勢,促使兩岸關系朝著有利于和平統(tǒng)一的方向發(fā)展。
◆對外開放福建先行先試
由于歷史的原因,福建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福建地處海防前線,因臺海關系緊張,福建曾一度被列為中央在地方投資建設最少的省份之一,新中國成立后至1978年30年間的基建投資僅占全國投資總額的1.5%,絕大多數(shù)工業(yè)企業(yè)的設備和技術都很落后。加之計劃經濟的長期推行,福建經濟發(fā)展一直處于封閉和半封閉狀態(tài),居于全國的后進地位。1978年,地區(qū)生產總值在全國29個省區(qū)中名列第22位,人均地區(qū)生產總值居全國第23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7%。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達50號文件,確定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方面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1980年10月,決定在廈門設立特區(qū)。在全國仍實行計劃經濟之時,福建、廣東因其區(qū)位、與港澳僑臺的歷史聯(lián)系,某種程度上也因其在全國經濟地位的相對不重要,在看似不經意的偶然中,成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和對外開放的飛地,獲得了改革和對外開放的試驗權、率先發(fā)展的歷史機遇。
- 2009-07-2360年,從海防前線到海西騰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