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演示
宋慶齡到北平時,匯聚北平的各界精英名流,還有1898年戊戌變法的風云人物張元濟,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前夕的風云人物張瀾,民國年間有代表性的政治家、軍事家、企業(yè)家、教育家和文化人,更比比皆是。他們在各自的歷史年代和領域都散發(fā)過光彩,在歷史的軌跡上深深地刻下了自己的追求、抗爭、迷惑和痛苦。為了一個即將誕生的新中國,他們挾帶近代歷史上的各種音符,加入1949年歷史大轉折、大變局的交響曲。他們真誠地相信,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奮斗目標,正是自己苦苦追尋的民族復興。共產(chǎn)黨則真誠地邀請他們,參加醞釀已久的各黨派和人民團體參加的政治協(xié)商籌備會議,共商建國大計。
1949年6月,在北平城中南海勤政殿開幕的政協(xié)籌備會議,有23個政黨、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的134名代表參加。會議的任務是擬定參加新政協(xié)的單位及其名額,起草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共同綱領》和新政協(xié)組織條例,制定評選國名、國旗、國徽和國歌方案等等。總之,是要把所有新中國開國的大政方針草案準備好,拿到正式會議上去通過。為了區(qū)別于1946年召開的那次政協(xié)會議,當時的人們通常把1949年6月到9月的這次會議叫做新政協(xié),后來叫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那時沒有條件召開人民代表會議,新政協(xié)代行了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職能。
一個新的中國就要誕生了,參加新政協(xié)籌備會議的人們開始琢磨為它取個什么名字。最初的國名叫“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著名教授張奚若建議去掉“民主”二字。他說:“焉有人民而不民主哉?”對國家政體來說,“共和”同“專制”相對,本身就有民主的意思。這個意見被會議采納后,又一個問題冒了出來。考慮到不少民主人士對孫中山創(chuàng)立的中華民國這個名稱還有感情,主持新政協(xié)籌備工作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周恩來建議,在新的國名后面加一個括號,里面寫上“中華民國”,意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可簡稱“中華民國”。為此,周恩來還專門邀請一些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老前輩征求意見。
從保存下來的新政協(xié)檔案里,人們發(fā)現(xiàn),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站起來發(fā)言,明確不同意括號里的“中華民國”幾個字。他說自己是參加過辛亥革命的人,十分尊重孫中山先生,但對于“中華民國”這四個字則絕無好感,因為它與民無涉。老人很激動,他說國號是一個極其莊嚴的東西,一改就要改好,仍然叫中華民國,何以昭告天下百姓?他希望光明正大地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講這番話的是中國致公黨創(chuàng)始人司徒美堂。
- 2009-10-22金沖及:新中國誕生的三個劃時代意義
- 2009-10-21對新中國成立偉大歷史意義的再思考
- 2009-10-13新中國教育60年大事記(1970—1980)
- 2009-10-10光輝的實踐 正確的道路:新中國民族工作60年的成就和經(jīng)驗
- 2009-10-06新中國60年:統(tǒng)一偉業(yè)譜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