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人們對儒學的認識開辟了理性化的新維度
所謂“今天”,是指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發(fā)展邁入新的歷史時期。在今天,人們對儒學的認識既超越了前天的神圣化維度,也超越了昨天的妖魔化維度,開辟了理性化的新維度。
在新的歷史時期,率先從理性的維度詮釋儒學的學者,當屬張岱年教授。1980年,張先生在《孔子哲學解析》一文中,把孔子的思想概括為十點:1、述古而非復古;2、尊君而不主獨裁;3、信天而懷疑鬼神;4、言命而超脫生死;5、舉仁智而統(tǒng)禮樂;6、道中庸而疾必固;7、懸生知而重見聞;8、宣正名而不茍言;9、重德教而輕刑罰;10、整舊典而開新風。他在多次學術會議上講,時至今日,尊孔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批孔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了,現(xiàn)在進入了研究孔子的新時代。他所說的“研究”,就是從理性化的維度出發(fā),以同情的態(tài)度詮釋儒學,走出神圣化和妖魔化的誤區(qū)。張岱年寫了《關于孔子哲學的批判繼承》、《孔子與中國文化》、《評“五四”時期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評論》、《孔子的評價問題》、《儒學奧義論》等多篇文章,闡述他關于儒學的新見解。
從理性化的維度看儒學,會發(fā)現(xiàn)它是一份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和諧社會的思想資源。儒家提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把重人思想與奮斗精神、經世態(tài)度緊密結合在一起,提倡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精神。
儒家提出“以和為貴”的理念,不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使每個民族群體中的成員自覺地加強道德修養(yǎng),保持與外部世界的和諧統(tǒng)一,而且影響著每個成員在實際生活中的行為方式,使人們認識到在維系社會群體和諧中自己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因而能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一種親和力,從而提升全民族的綜合實力。儒家提出“以禮為序”的理念,確立仁義禮智信等道德規(guī)范,為中華民族廣大成員所認同,影響久遠,對于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儒家提出“經世致用”的理念,強調在現(xiàn)實世界中提升道德品格,達到理想境界;主張在人生實踐中自強自立、奮發(fā)有為,成就理想的人格,并由此培育出中華民族注重人生價值、敢于擔綱、負重致遠、剛毅進取、自強不息、謙恭有禮、不為人先、吃苦耐勞、勤儉持家、求真務實、厚德載物、忠恕之道、利群愛國、樂觀向上等一系列優(yōu)秀民族精神。
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在今天,儒學作為民族文化,已經走出了中國,走向了世界,找到了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世界各國創(chuàng)辦的孔子學院,已經接近400所。1997年聯(lián)合國召集各國學者共同制訂“普遍倫理計劃”,與會者一致同意把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寫進《世界倫理宣言》。據(jù)澳大利亞《堪培拉時報》報道,前些年一些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瑞典天體物理學家阿爾文(1908-1995)在發(fā)言中說:“人類要想生存下去,就要到25個世紀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阿爾文的這種說法,未必能成為所有人的共識,但卻足以作為儒學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例證。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當今時代,世界的精神文明領域不可能再是西方文化獨奏的舞臺,人們對儒學同樣充滿了期待。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教授、博導,社會兼職有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理事)
- 2009-10-18孔子嫡孫抵榕做客儒學講習壇
- 2009-10-12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的儒學背景
- 2009-03-02文懷沙事件:傳統(tǒng)儒學的挽歌與涅槃
- 2008-11-10緣何敲響儒學的晨鐘暮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