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讀了張岱年教授的文集《文化與哲學》,想到何不考慮把中國幾千年文明中的精華用來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中國古籍不可能做全面的分析,那我們今天的中國人就應該完成這個任務。
——《致錢學敏》(1989年9月24日),《錢學森書信》第5卷第53-54頁
我們今天要深化并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建立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一定要聯(lián)系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實際,要從中抓住時代精神。
——《致王蔭庭》(1990年10月4日),《錢學森書信》第5卷第359頁
四、關于人的認識
人認識客觀世界只有一條路,即實踐的路,不然又回到唯心主義上去了。
——《致王義勇》(1985年12月5日),《錢學森書信》第3卷第4頁
今天在認識過程中,不但要參考使用自己腦中存貯的信息,而且要使用存貯于人體之外的信息,即人類社會的精神財富。今天的人要認識客觀世界不動用精神財富不行,也就是說沒有文化是不行的。研究社會主義精神財富創(chuàng)造事業(yè)的學問,綜合教育學、科學學、新聞學、體育學、文藝學等等,我擬稱之為文化學。
——《致胡嵐》(1982年10月23日),《錢學森書信》第1卷第211頁
我們要認識一個事物,只研究其當前的情況是不夠的,要研究其歷史的發(fā)展變化?!l(fā)展變化有兩種:漸進演變和急驟飛躍?!瓭u進演變固然能啟發(fā)人,但急驟飛躍能發(fā)人深省。
——《致朱嘉明》(1984年6月7日),《錢學森書信》第1 卷第453-454 頁
我接觸我國社會科學家們得到的印象就是:習慣于從概念出發(fā),而不像自然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那樣,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從測定的數(shù)據(jù)出發(fā)。要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必須引用數(shù)量經(jīng)濟學的方法,……這是個社會科學如何發(fā)展的大問題。
——《致吳健》(1984年6月13日),《錢學森書信》第 1 卷第460 頁
科學研究必須證實,不能憑空想?!茖W要從事實出發(fā),并且最終要接受事實的檢驗。不然再“言之成理”也是空的?!障氲迷倜篮?,也不是科學。
——《致余亞綱》(1987年10月4日),《錢學森書信》第4卷第47-50頁
- 2009-11-12“錢學森之問”并非無解
- 2009-11-12“錢學森之問”答易行難
- 2009-11-10錢學森的“爭”與“讓”
- 2009-11-09錢學森見“萬人同浴”肯定會搖頭
- 2009-11-06錢學森的愛心、憂心和擔心
- 2009-11-04從錢學森的“原則”中感悟到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