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政黨是現(xiàn)代政治和國家中的政黨,國家權力的不同價值指向,不可避免地與其中的政黨相互影響。對此,段志超重點論述了國家權力的社會性和階級性對政黨政治的影響。在政黨政治條件下,政黨事實上成為國家權力體系的重要結構性要素,由政黨性質使然,其對國家權力的行使趨向階級性,但同時又必須將階級利益與社會利益作適當?shù)恼{和,以維護和鞏固國家權力的必要權威基礎,從而也使政黨的執(zhí)政地位得以延續(xù)。段志超還專文闡述了政黨政治危機與政黨危機的關系,認為前者源于后者,前者是由政黨在產生和發(fā)展中的特殊規(guī)定性導致,并與特定社會互動而最終形成和顯現(xiàn)出來。而政黨危機的原因是:政黨理念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政黨組織方式和運作方式與民主政治精神相違,難以得到大眾支持;政黨的結構—功能不能適應現(xiàn)實的需要;政黨缺乏必要的組織生存條件和運作資源;政黨腐敗而導致政治生命力耗竭。
對中國政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黨內民主和黨政制度方面。徐勇等通過對比中國共產黨與蘇聯(lián)共產黨,論證了發(fā)展黨內民主是保持黨長期執(zhí)政地位的重要保證。金安平則試圖從研究“黨內民主”與“黨的民主”入手,指出黨內民主示范會帶動人民民主,并對帶動機制進行了思考。林尚立從政黨、政黨制度與現(xiàn)代國家關系的角度,對中國政黨制度的理論進行了反思,其基本結論是:中國的政黨制度是在中國革命與建設中形成和發(fā)展的,有深厚的社會基礎,而且也適宜于中國的國家建設和發(fā)展,對中國現(xiàn)代化發(fā)展來說,是一項適宜的制度;中國政黨制度內含一體多元結構,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既包含有多黨合作所形成的多元結構,也包含有多黨派、界別協(xié)商所形成的多元結構,它不僅適宜于中國的社會形態(tài)的內在結構及其現(xiàn)代化轉化,而且適宜于中國的國家建設和民主成長,因而,其進步與發(fā)展能夠為中國的國家建設和民主成長提供新的資源與新的空間。
總體而言,2009年國內政黨研究取得了相當成果,但對政黨研究深度有待提升,特別是對中國政黨政治發(fā)展與黨內民主的動力、可能及其限度沒有作出具有說服力的論證。
中國政治研究
2009年初,陳明明撰文預期問題與主義、政策與理論、制度與價值三組動態(tài)交織在一起,將構成新一年中國政治學研究的動力和空間。這一預期在政府體制改革、治理模式、政治模式、條塊關系、人大制度等幾個方面研究體現(xiàn)得較為典型。
- 2009-12-21辦公室政治學:職場中維護自尊心的五個方法
- 2009-12-10氣候變化的政治學考察
- 2009-11-09政治學理論工作者的使命與責任
- 2009-10-23全方位視角、多學科融合的一部政治學新著
- 2009-09-09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獎勵獨自報到新生百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