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政府也已看到在擴大投資保增長與控制產能防過剩之間的矛盾,所以一方面在采取諸多控制產能的行動,一方面在刺激消費方面下工夫。不過,筆者認為,這些做法最終可能被實踐證明收效甚微,因為過剩的源頭是在分配環(huán)節(jié),儲蓄與消費的分配比例不合理,現(xiàn)存的分配機制總是傾向于壓低消費而增加儲蓄,所以不觸動分配環(huán)節(jié)而壓制產能,沒有觸及到最根本問題,怎么做結果也不會理想。
消費也是如此,繞過改善分配機制而增加廣大居民收入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來刺激消費,所能刺激出的消費只能是使居民把未來的消費提前到今天,所以,今天的消費高峰必然會與今后的消費低谷相連接,從中長期看是不可能從實質上提高消費率的。
筆者認為,如果抑制產能和刺激消費等措施不能對沖兩年后即將再度出現(xiàn)的危機,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就會在“十二五”前期開始下滑。
新的增長動力在于城市化
如果想繼續(xù)保持中國經濟的較高增長,就必須創(chuàng)造新的增長動力,這個動力就是城市化。發(fā)展經濟學理論說明,發(fā)展中國家之所以能夠取得比發(fā)達國家更快的增長率,就是因為發(fā)展中國家在工業(yè)化過程中都會經歷劇烈的結構轉變。而在當代中國,一個最大的結構轉化還沒有完成,這就是城市化。世界發(fā)達國家在人均GDP達3000美元時的平均城市化率是55%,東亞地區(qū)的日本和韓國是75%,而中國到目前按真實的城市人口計算,可能只有1/3。所以,當中國的生產力水平在2008年已經達到人均3300美元的時候,農村人口這個中國人口主體的年收入水平只有691美元。由于人口主體的收入水平太低,中國的龐大產出能力就無法為國內需求所容納,生產過剩就是必然結果。
從這個分析也可以看出,解決中國的收入分配差距矛盾,不僅可以從體制入手,也可以從發(fā)展戰(zhàn)略入手,取得效果更快,引起的社會震動也更小。
筆者曾經有一個測算,如果在未來十年,中國能使城市人口從目前的4.5億增加到9億,將可增加年均20萬億元以上的投資和10萬億元以上的社會消費。如果到2030年,中國再增加3億城市人口,使中國的城市人口增加到12億,使中國的城市化率提升到80%,則中國9%以上的增長率能再保持20年。
如果2011年以后,由于內外部原因,中國經濟會發(fā)生明顯減速,那么2010年就將是關鍵性的一年,只要能盡快轉入加快城市化步伐軌道,不管世界經濟出現(xiàn)如何惡性波動,中國經濟都將可以破浪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