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藏家庭調查的動因
上個世紀,聯(lián)合國把1994年定為國際家庭年,充分體現(xiàn)了國際社會和人類學界對家庭在社會發(fā)展中重要作用的高度關注。目前,國際學術界普遍認為,家庭作為人類社會的基本細胞,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社會的安定與發(fā)展,與家庭的安定與發(fā)展密切相關。在西藏,絕大部分藏族農牧民仍以家庭為單位生產和生活,大多數藏人都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已構成西藏社會生活不可分割的方面。家庭牽動著每個西藏人的個人情感、民族感情和經濟利益關系。西藏居民的衣食住行的特點基本上都是通過家庭反映出來的。幾千年來,人們以家庭為中心,進行各種生產,從事一切社會活動和文化活動。一部西藏家庭社會變化的歷史,就是整個西藏社會發(fā)展歷史的縮影。
西藏解放后,經歷了多次重大的社會經濟和政治改革,其中1959年的西藏民主改革和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影響最大。自1987年開始,我們就對西藏家庭的改革進行重點研究,每年在西藏各地進行人類學的考察。20多年來走遍了西藏的7個地市和除墨托縣以外的所有縣。根據人類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以個案調查為主,我們廣泛調查城區(qū)、農區(qū)和牧區(qū)3個不同類型的范疇,使調查樣本更具代表性,更能反映整個西藏社會經濟的宏觀發(fā)展面貌。調查的縱向內容,是把調查分為4個大的歷史發(fā)展階段:第一個階段為“民主改革前”,即1959年以前;第二個階段為“民主改革后”,即1959年至1966年;第三個階段為“人民公社時期”,即1966年至1980年;第四個階段為“改革開放以來”,即1980年至2008年。調查的橫向內容,包括家庭基本情況、家庭人口、家庭關系、家庭組織結構、家庭收入和支出、家庭經濟狀況、家庭生產資料和生活消費品、家庭生活方式、住房情況、勞動力、業(yè)余生活時間安排以及養(yǎng)老、生育、子女教育、婚姻等10多個項目。這些內容既可以反映出藏區(qū)基層社會婚姻家庭以及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又可以反映出西藏民主改革前后和改革開放前后的情況對比。
二、西藏人民滿意的改革
西藏家庭調查結果顯示,西藏人民滿意程度最高的社會經濟改革有兩次,一次是1959年的民主改革,一次是1978年以后的改革開放。
- 2009-12-31阿沛·阿旺晉美:1951年,西藏回家了
- 2009-12-23阿沛·阿旺晉美:見證1959西藏叛亂
- 2009-12-15逃犯東躲西藏一年多 回家拜神被抓個正著
- 2009-11-26《西藏往事》三木科首觸銀幕變“頭人兒子”
- 2009-11-17西藏:愛在圣潔的天空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