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系研究的對象可統(tǒng)稱為事實。從哲學角度進行思考,可提出這樣的命題:不論是作為真實存在的事實,還是作為反映事實的文本,都是一種客觀存在;同時,作為體現(xiàn)人的主觀意圖的產物,都具有社會意義。國際關系事實所具有的這種雙重屬性,決定它們既具有可以觀察的一面,又具有不可以觀察的一面??梢杂^察的一面是指其外在現(xiàn)象,不可以觀察的一面是指其內在意義。
以國際關系事實的雙重屬性為出發(fā)點,反思國際關系研究,可以得出一些新認識。
第一,國際關系事實的雙重屬性,決定國際關系學科必須有兩類不同的研究。對于事實的外在現(xiàn)象,人們需要而且必須進行實證性研究;對于事實的內在意義,人們需要而且只能進行詮釋性研究。這兩種研究同等重要,都具有必要性與合法性,不能肯定一種研究,否定另一種研究。由于實證研究針對的是事實的可以觀察的一面,因此人們提出假設,所涉及的變量必須是可以觀察的。同理,針對事實的不可以觀察一面的詮釋性研究,則不能采用提出假設并用可觀察事實驗證的方式。
第二,與事實的這兩種屬性相對應,國際關系研究需要提出解釋事實外在現(xiàn)象(特別是規(guī)律)的實證理論,也需要提出解釋事實的內在意義(特別是人的主觀意圖)的非實證理論。目前比較流行的理論,現(xiàn)實主義、自由制度主義大體上屬于前者,而建構主義以及女性主義、批判理論、后現(xiàn)代主義等則屬于后者。這兩大類解釋事實不同方面的理論都是必要的與合法的,它們之間的爭論沒有意義。
第三,由于事實具有雙重屬性,因此要對國際互動作出完整說明,就需要同時解釋事實的不同方面,需要結合不同的方法,運用不同的理論。用單一途徑和理論,只能解釋事實的單一方面。例如,中國發(fā)展軍力,按照現(xiàn)實主義的邏輯,就會對別國造成威脅,并最終導致與超級大國的沖突。這是一種只研究可以觀察因素的結論。如果考慮中國的和平發(fā)展理念(內在意義),則結論就會不同。
- 2009-12-30國際關系理論應用共同話語解釋地區(qū)性
- 2009-12-29國際關系變遷中的中國與世界
- 2009-11-30楊潔勉:堅持國際關系民主化立場,不應進入所謂的G2
- 2007-11-26人民日報國紀平:共同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
- 2007-04-04基辛格:發(fā)展中美關系有利構建新型國際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