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政府精簡思路
改革開放30年來,由中央政府籌劃和組織實施,以機構改革為主題,進行過6次比較集中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這些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我認為可以從改革原則和實際操作兩個方面看。從改革原則方面看,每一次行政體制改革方案都有十分豐富的內容,特別是都要強調政府職能轉變的內容。但從實際操作方面看,這6次改革的基本思路說到底,就是以機構和機構體系為對象的“政府精簡”,即精簡機構、精簡人員、精簡經費、精簡總量規(guī)模。這種政府精簡是改革走過來的實際軌跡,也是30年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實際模式。一直到最近一輪的“大部制改革”,都大致如此。這種“政府精簡”的改革思路有一個重要的理念支撐,就是所謂“小政府、大社會”,同時這也是改革設計要達到的目標。在很長的時間里,無論是老百姓還是學者,幾乎沒有人認為“小政府、大社會”有什么不好。如果不要“小政府、大社會”,難道我們的改革還要搞出一個“大政府、小社會”嗎?
然而,這種改革思路卻有一個非常幽默的結果,就是政府的機構越改越大,我們越是起勁地搞機構改革,政府機構就膨脹得越快,離“小政府、大社會”的目標越遠。當然,這里也有一個統計和計算方法問題。例如每次改革方案都只計算政府規(guī)范預算內的機構和人員,這樣的算法使每次改革都達到目的了。但如果換一種方法,計算由納稅人供養(yǎng)吃財政飯的政府的實際規(guī)模,就會得出相反的結論,這種政府精簡的目標從來就沒有真正達到過。
政府機構改革搞了30年,“小政府、大社會”講了30年,現在實際情況怎么樣呢?在這里,可以對中國和美國的政府規(guī)模做一個案例比較。2007年,我國財政收入總量為5.1萬億元人民幣,占全部城鄉(xiāng)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7.7%、GDP的24.66%。同年,美國的財政收入為2.4萬億美元,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8.5%、GDP的13.33%。財政收入實際上是國民供養(yǎng)政府的一種成本。在中國,需要用將近一半的國民收入供養(yǎng)政府;在美國,則只需用四分之一多一點的收入。我們且不論美國政府的規(guī)模合理與否,對中國而言,無論怎樣講,用將近50%的國民收入供養(yǎng)政府,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否定這是一個規(guī)模非常龐大的政府呢?
- 2010-01-20福建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會議在福州舉行
- 2009-12-15“海西建設與行政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論壇舉行
- 2009-10-2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