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在村西取土時,發(fā)現(xiàn)了后趙建武十一年大仆卿駙馬都尉魯潛墓志,志文記載:魯潛“墓在高決橋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相比較西行四十三步,北迴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墓志上述文字記載鎖定魏武帝高陵就在西高穴村。西高穴村發(fā)現(xiàn)的東漢時代晚期曹操墓與魯潛墓志互為佐證。
6.文獻記載與考古發(fā)現(xiàn)遺存的對應關(guān)系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載:曹操于建安二十三年六月在“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西門豹祠遺址在今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xiāng)豐樂鎮(zhèn),遺址地面常有東漢、北朝時期的磚瓦殘塊發(fā)現(xiàn)。《水經(jīng)注》又載:“西門豹祠東側(cè)有碑,隱起文字,祠堂東頭石柱,勒銘曰:趙建武中所修也?!痹撌F(xiàn)存于臨漳縣文物保管所。西高穴村在西門豹祠遺址以西7公里,西高穴二號墓所處地勢高亢,地面沒有發(fā)現(xiàn)封土遺存。古代帝王陵墓的“薄葬”,歷來將“不封不樹”作為十分重要的內(nèi)容,西高穴二號墓就是一座東漢時代末期具有王陵形制與規(guī)格的“不封不樹”的墓葬。
唐代《元和郡縣制》記載:“魏武帝西陵在縣(唐代鄴縣,即魏晉時期鄴城故址)西三十里。” 西高穴村東距鄴城遺址15公里。
西高穴二號墓的地望與上述文獻記載的方位是一致的。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建安二十二年“天子進公爵為魏王”。又載:建安二十五年“王(曹操)崩于洛陽。……謚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西高穴二號墓出土的有“魏武王常所用”石牌,其稱謂與上述文獻記載是相同的。
從以上所述可以認為,西高穴二號墓就是曹操墓,前面提出的所有證據(jù)是一個完整而又相互佐證的證據(jù)鏈。曹操作為魏王,王都在鄴城,曹魏鄴城的魏王只有曹操,曹操去世之后只能葬于鄴城附近,曹操的陵墓只能是東漢時代晚期的,其墓葬形制規(guī)格應該與東漢晚期至三國時代的“王陵”形制規(guī)格是一致的,東漢時代晚期的“魏武王”只能是曹操的“謚號”,西高穴二號墓具備了上述證據(jù)鏈中的所有方面,因此我認為西高穴二號墓就是曹操墓。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歷史研究》編委)
文章出處:中國社會科學報
- 2010-01-21挖掘曹操墓打開潘多拉魔盒
- 2010-01-20曹操劉備葬哪引爭議 專家稱“張飛葬在閬中”
- 2010-01-20未必設(shè)過“盜墓官” 公職人員曹操可能被冤枉
- 2010-01-20從曹操墓爭議看學術(shù)公信力
- 2010-01-20曹操熱 寧叫天下人負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