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改革開放面臨的國情、世情雖然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但鄧小平提出的“三個有利于”標準并沒有過時,它仍是我們判斷改革開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成敗的標準,應繼續(xù)堅持。不過,要結合當前的實際來理解和掌握。
■鄧小平提出“三個有利于”標準,其意義是深遠的
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針對黨內和國內不少人在改革開放問題上邁不開步子,不敢闖,以及理論界“姓資姓社”爭論,明確指出:“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2頁)這就是著名的“三個有利于”標準,從此它成為我們衡量改革開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當然也是衡量改革開放得失成敗的標準?!叭齻€有利于”標準有著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但其意義是深遠的。
“三個有利于”標準之一,是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這體現(xiàn)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生產力是任何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是一切社會發(fā)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生產力發(fā)展是社會進步的最高標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生產力標準。社會主義社會也應當是這樣。“三個有利于”標準首先強調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體現(xiàn)了這個精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由于“左”的影響,存在著離開生產力發(fā)展談論社會主義的問題,不是首先考慮如何有利于生產力的發(fā)展,而是片面強調生產關系的作用,一味追求所有制的升格,搞了純而又純的公有制,反而阻礙甚至破壞了生產力的發(fā)展。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在我國這樣經濟文化落后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更需要強調生產力標準。改革開放,就是為了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當然要把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作為第一條判斷標準。
“三個有利于”標準之二,是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改革開放,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是為了民富國強。國強與民富,二者是密切聯(lián)系的。中國是一個發(fā)展中的國家,如何增強國家的物質基礎,對于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對于維護和實現(xiàn)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都十分必要和重要。
“三個有利于”標準之三,是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正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全社會成員過上好的生活,包括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這就是今天所說的“以人為本”。
總之,“三個有利于”標準是一個有機整體,既堅持了實踐標準,又發(fā)展了生產力標準,是對當代中國改革開放事業(yè)進行深入考察和思考后得出的科學結論。發(fā)展生產力這一條是基礎,但不能偏離另兩條談發(fā)展生產力,尤其不能偏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談發(fā)展力。這一條是決定事物性質的基本因素。
鄧小平提出的“三個有利于”標準,廓清了“姓資姓社”的迷霧,有力地擊破了“左”的思想禁錮,大大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鄧小平描述了當時的情景。他說,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叭齻€有利于”標準提出后,局面為之一變。有的干部談自己的體會時說:這幾年之所以能夠大膽干,就是因為“三個有利于”標準壯了膽。
- 2010-06-25嚴格考學制度 推進學習型班子建設
- 2010-06-25仲呈祥:熒屏婚戀節(jié)目勿忘審美精神
- 2010-06-25要讓踏實工作的人有致富希望
- 2010-06-25后危機時代:西方社會信用管理體系的反思
- 2010-06-25推進綜合改革 重構基層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