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關(guān)于遵義會議組織變動的三個問題
在1982年中央檔案館館藏的陳云手稿《(乙)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被發(fā)現(xiàn)以前,因為沒有會議記錄,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有關(guān)會議組織變動的文獻記載,人們對此次中共領導層大變動的具體情況不得其詳。
陳云手稿的面世,使人們清楚地了解了中央領導機構(gòu)人事變動的真實情況。
據(jù)手稿記載,在解決組織問題上,遵義政治局“擴大會最后作了下列的決定:(一)毛澤東同志選為常委?!ㄈ┏N性龠M行適當?shù)姆止?。(四)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周為軍事指揮者,而恩來同志是黨內(nèi)委托的對于軍事指揮上下最后決心的負責者”?!耙詽蓶|同志為恩來同志的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谟勺窳x出發(fā)到威信的行軍中,常委分工上,決定以洛甫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負總的責任”。2001年公布的從俄羅斯國家檔案部門發(fā)現(xiàn)的《共產(chǎn)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書記處會議(1935年10月15日)史平同志的報告》,則明確說到會議“撤換了‘靠鉛筆指揮的戰(zhàn)略家’,推選毛澤東同志擔任領導”。史平即陳云在共產(chǎn)國際工作期間的化名。這兩份文獻是迄今為止僅有的關(guān)于遵義會議組織變動的檔案史料。由于它們是會議的參加者在會后不久記述的,其權(quán)威性不容置疑。
但是,怎樣理解會議的組織變動?當時為什么會作出這樣的組織安排?對此存在不同看法。筆者嘗試將這一變動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分析,以期得到接近歷史真實的解讀。
問題一:在最迫切要解決的軍事領導人的更換上,為什么在取消三人團,剝奪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指揮權(quán)后,沒有直接任命毛澤東擔任軍事最高領導人,而是選擇了朱德、周恩來指揮軍事,確定了周恩來是最高軍事領導者?
從當時的實際情況看,這樣的安排是有道理的。因為毛澤東自1932年寧都會議被撤消了紅一方面軍總政委后,在軍內(nèi)無領導職務。而朱、周是中革軍委主席和副主席,周恩來又是長征以來全權(quán)指揮作戰(zhàn)的三人團成員,且已認識到五次反“圍剿”和西征以來軍事戰(zhàn)略上的錯誤,因此得到了與會者的信任。
問題二:在黨的最高領導人的更換上,為什么會議并沒有立即作出撤博古,由其他人接替的決定,而是決定會后常委中再進行適當?shù)姆止??為什么常委分工時沒有選擇毛澤東,而是選擇洛甫代替博古負總責?
對遵義擴大會議應當撤換黨中央領導人而沒有撤換,在會議參加者的回憶中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大家擁護毛澤東接替博古出任最高領導,但毛澤東堅辭。據(jù)伍修權(quán)回憶,周恩來在發(fā)言中“全力推舉毛澤東同志為我黨我軍領袖?!陌l(fā)言和倡議得到了與會絕大多數(shù)同志的積極支持”。聶榮臻也回憶:“大多數(shù)人擁護毛澤東同志出來領導”。楊尚昆更具體地談到:“會上,許多同志要求毛主席代替博古領導全黨工作,這是眾望所歸。但毛主席不愿意,說他身體不好,有病,所以決議上寫了‘常委中再進行適當?shù)姆止ぁ?,意思就是說領導班子的分工暫時還沒有定。”還有一種說法是擁護張聞天接替博古出任最高領導,但是張聞天也推辭了。其中說得最詳細的也是楊尚昆。他在1997年3月22日和劉英的一次談話中回憶:“在遵義會議上,形成比較一致的意見是由洛甫代替博古擔任總書記。但聞天同志非常謙虛,再三推辭。毛澤東同志也說自己參加軍事指揮較好。于是這個問題就擱置起來?!?/p>
從上述回憶中可以看出當時由誰來接替博古,黨內(nèi)是有不同認識的。最合理的解釋是會上因種種原因一時定不下來接替博古的人選,且國民黨追剿軍已到遵義附近,會議必須馬上結(jié)束,沒有時間再詳細討論,因此不得不留待會后解決。
問題三:在2月上旬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是怎樣醞釀推舉領導人的呢?
一種是周恩來回憶中說的,被《毛澤東年譜》采信的說法。周恩來在1972年6月10日中央召開的批林整風匯報會上的報告中,回憶當時變換領導人的情況時說:“遵義會議上組織路線也是勉強解決了。當時博古再繼續(xù)領導是困難的,再領導沒有人服了。本來歸毛主席領導,沒有問題。洛甫那個時候提出要變換領導,他說博古不行。我記得很清楚,毛主席把我找去說,洛甫現(xiàn)在要變換領導。我們當時說,當然是毛主席,聽毛主席的話。毛主席說,不對,應當讓洛甫做一個時期。毛主席硬是讓洛甫做一做看。人總是要幫的嘛。說服了大家,當時就讓洛甫做了?!边@段話表達了三層意思。一是洛甫是犯了錯誤的,并不是最合適的人選,可以讓他做,但要幫助他;二是洛甫能接替博古是毛澤東讓的;三是大家不那么贊同,是經(jīng)說服大家才同意的。
另外一種是張聞天本人在1943年整風中寫的《反省筆記》中的說法:“在遵義會議上,……我不但未受處罰,而且還被抬出來代替了博古的工作?!薄爱敃r政治局許多同志推舉我當書記?!睏钌欣ピ诨貞浿幸舱f“張聞天當時當總書記,是得到大家擁護的”。
上述兩種意見究竟哪種更接近事實?考慮兩位當事人說這番話的背景,張聞天是在1943年整風運動中寫的《反省筆記》中說的,處在被批判的教條主義代表人物的地位,斷不敢無中生有往自己臉上貼金;周恩來是在1972年文革中說的,在以路線斗爭為綱講黨史和毛澤東個人崇拜盛行的背景下,難免不適當?shù)靥Ц吡嗣珴蓶|的地位和影響力,貶低了洛甫。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和黨內(nèi)的思想狀況看,沒有推毛澤東,多半是因為毛澤東在政治上長期受排斥,被視為右傾路線的代表,改變看法,重新認識毛澤東要有個過程。當時毛澤東在黨內(nèi)的威望還不是延安時期那樣眾望所歸。而把洛甫推出來代替博古作黨的最高領導人,比較順理成章。一是洛甫本來就是黨內(nèi)排在博古之后的第二號人物。二是因為他在遵義擴大會議上作《反報告》,清算了博古、李德的錯誤,對開好會議,實現(xiàn)歷史轉(zhuǎn)折起了重要作用,因此為常委們認可。
綜上所述,遵義會議完成的組織變動,應當實事求是地表述為:剝奪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指揮權(quán),撤銷了博古的中共中央最高領導人職務,結(jié)束了“左”傾教條主義的統(tǒng)治,形成了以張聞天為首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在這個領導集體中,毛澤東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這是因為當時黨的中心工作是軍事斗爭。誰能領導紅軍戰(zhàn)勝敵人的圍追堵截,誰就是核心。毛澤東不僅參與最高軍事指揮,而且確實在決策中起了核心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遵義會議開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是符合實際的。(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