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般的理解,只有在《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及其手稿”等著述中,馬克思才論述到諸如資本、產權和所有制等問題,因而考察他這一方面的思想只研究這些文獻也就足夠了。然而如果深入到文本內部認真解讀,就會發(fā)現,即使是像《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這樣表征馬克思哲學思想最重要的文本,也對上述問題做過程度不同的闡釋和論證。在該書的《作為資產階級社會的社會》一節(jié)中(這是《圣麥克斯》章《我的交往》中“社會”部分的第五節(jié),前四節(jié)手稿遺失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我們所熟悉的《費爾巴哈》章中的相關論述就是從這里抽取出來的),馬克思結合對青年黑格爾派的重要成員麥克斯·施蒂納的批判,著重考察了如下幾點。
一、地產的析分
施蒂納認為,“資產階級意義上的財產就是在我必須尊重你的財產這種意義上的神圣的財產?!鹬刎敭a!’因此政治家們希望每個人都擁有一小塊地產,并且這種愿望多少引起了地產的大量析分。”(施蒂納:《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第270頁,商務印書館,1997年)這就是說,土地析分的整個過程是由于“政治家們”的緣故,是他們要人們“尊重財產”,從而“引起了地產的大量析分”。與這種解釋不同,馬克思看到的是,土地析分中地產變成現代意義上的產業(yè)、成為可以買賣的對象以及被獨占甚至壟斷的財產,并且這個過程在各地都是通過“對別人財產的不尊重”而進行的。雖然說,在不同的地方,都有大量的土地析分現象,但是他認為,是一個國家的工業(yè)、商業(yè)、航運等的發(fā)展水平決定了這種變遷的過程和特點,因此在不同的國度其情形千差萬別。施蒂納倒果為因地按照先驗的設想和原則對此提出一種解釋,并且認為這種解釋可以適用于一切歷史時刻和所有國家,在馬克思看來,這不過是一種宏觀、抽象的說明和論證,“個別說來卻一無用處”。
二、地役權的贖買
施蒂納進一步論證說,一切土地使用權能夠被贖買時,其擁有者就可以成為自己土地的自由的主人,“不管這塊土地多么小,只要人有自有的、被尊重的財產就行!一個國家中這種所有者愈多,自由人和優(yōu)秀的愛國者也就愈多?!保ㄍ蠒?71頁)這里施蒂納同樣把地役權的贖買看作是一種必然的和普遍的現象,是“政治自由主義者”所要踐行的理想,目的是造就新社會的“自由人和善良的市民”。對此,馬克思指出,地役權的贖買是一種只是在德國才有的“可憐”現象,是德國各邦政府因為鄰近各國的先進狀況與自己的財政困難形成對比的強烈而被迫實行的獨特措施,而且德國的這種地役權的贖買從未引起什么政治的或經濟的后果,“它是不徹底的辦法,因而根本沒有起作用”。除此而外,在14、15世紀由于商業(yè)、工業(yè)開始發(fā)展起來以及地主需要用錢還發(fā)生過“有歷史意義的地役權的贖買”。施蒂納的上述說明表明,對于現實和歷史而言,他“自然又是一無所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