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京劇院副院長、裘派傳人宋昌林發(fā)表了這樣的意見:“京劇還是應該以繼承為主,首先要把前輩們傳下來的東西弄懂了,吃透了,才談得上創(chuàng)新。繼承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chǔ),一定要先繼承后創(chuàng)新?!弊鳛榫﹦∷囆g(shù)的實踐者和管理者,宋昌林的意見值得重視。
我們知道,清末藝人逐漸退出宮廷之后,為生存、為藝術(shù)的競爭,便不可避免;加之后來西風東漸,時代的變革起于青萍之末,于是,中國京劇伴隨著新文化運動,開始了最為重大的變革大潮。但是,這種變革并不是電影《梅蘭芳》里演的梅蘭芳的新潮時裝戲《一縷麻》和十三燕其實是譚鑫培叫板的傳統(tǒng)老戲之爭,事實上,《一縷麻》那樣的新戲,梅蘭芳后來就不再演出,真正演出的,恰恰是那些傳統(tǒng)老戲。他自己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只排過一部新戲《穆桂英掛帥》,還是從豫劇的傳統(tǒng)劇目《掛帥》改編過來的。
宋昌林還對傳統(tǒng)戲曲的大制作提出了批評。如今盛行大制作,流行跨界導演,以為是創(chuàng)新的必不可少之舉,都愿意走這樣一條奢華之路。宋昌林尖銳指出:“一方面,大制作將戲曲中最富特色的虛擬性和夸張性的表演淹沒了,將觀眾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舞臺布景和燈光的轉(zhuǎn)換上;另一方面,大制作投入成本較高,有時候僅燈光就要幾百盞,根本無法送到基層去演出,造成了很多精品劇目只演幾次,就被‘冷藏’,浪費驚人?!?/font>
這是行家之談。京劇的魅力,在于以少勝多,在于舞臺上虛擬世界的營造,不在于實景搭制的金碧輝煌。好的演員,好的劇目,在于能夠駕馭舞臺上之極簡主義,素素憑著幾把桌椅和一道帷幕,也能夠調(diào)動起五湖風雨、萬里關(guān)山,在咫尺之間創(chuàng)造無限天地。京劇的創(chuàng)新是在京劇基礎(chǔ)之上,而非表皮。正如雪花的美麗,恰恰在于自身的白一種顏色,而不在于外表涂沫的五顏六色。過多的現(xiàn)代高科技技術(shù),會傷害了京劇。
從整體戲曲革新和發(fā)展角度而言,上海昆曲團做出了有益的嘗試。最近,他們挖掘湯顯祖的經(jīng)典老劇目,重排“臨川四夢”:《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夢》。在這里,除《牡丹亭》之外,其余三夢,百余年來,只有劇本,從未有人搬上舞臺,沒有任何程式經(jīng)驗可以借鑒??梢哉f,這和創(chuàng)作新劇一樣充滿難度,從某種意義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創(chuàng)新呢?而且,一下子將四夢整體呈現(xiàn)于觀眾的面前,立體展現(xiàn)可以和莎士比亞相媲美的湯顯祖戲劇之魅力,上海昆曲團此舉可以說是驚人之筆,其意義非同尋常。
對于傳統(tǒng)的戲劇,特別是如昆曲、京劇這樣古老的劇種,每一出能夠流傳至今的劇目,都是經(jīng)過了幾百年時間和觀眾的雙重考驗,我們要抱有這樣的敬畏之心,千萬不要以為我們什么都比古人高明。為此,宋昌林的意見,應該讓我們更為清楚和清醒京劇乃至整體戲曲的變革出路。(肖復興)
(責編:劉寶琴)
- 2009-03-25戲曲作曲人才瀕危原因何在?
- 2009-02-24藝術(shù)與飯碗問題
- 2009-03-10《24城記》:文化浮躁掩蓋了藝術(shù)光芒
- 2009-04-07“熊貓人”玩“藝術(shù)”玩出了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