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問題,現(xiàn)在是眾說紛紜的問題了,而原先這個所謂的問題,就從來不是個問題。任何東西是以量的多少來衡量名貴的。譬如熊貓,因為太少了,大家就覺得名貴,甚至會因為少,真心覺得它名貴得有道理,會覺得它美,美得無與倫比。大師也是?,F(xiàn)在是打著燈籠也難找了,大家就呼喚起來,感覺自己的邂逅興奮不已,不管邂逅的是不是真的大師。原先呢?原先可能被現(xiàn)在的標準稱為大師的人們不像熊貓那么少。古希臘雅典廣場上從早到黑談論哲學問題的人們,像聊天一樣平常。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在彌漫著藝術(shù)氣息的大街上,時不時會走過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這樣的人,我國春秋時期,諸子百家以各自的世界觀和對人類內(nèi)心的闡述,相互不期而遇,又同樣滋養(yǎng)著整個時代。那是些偉大的時代,那些時代,是對溫飽和物質(zhì)沒有多少奢侈心的時代,是崇尚精神的境界和愉悅的時代,是對天、地、人進行統(tǒng)一思考的時代。那樣的時代,不出現(xiàn)現(xiàn)在所說的大師也難,那樣的時代所有的人都是或者都可能進行著大師式的思考。不然,他甚至連站在雅典廣場的勇氣都沒有,連走上佛羅倫薩街頭的信心都沒有,連活在春秋時代的榮耀都沒有。就像生活在現(xiàn)在的街坊,不談談家常,甚至不打麻將不打牌,會覺得有點另類一樣。那樣的時代,人無法躲避崇高。在熊貓眼里,熊貓不足為奇。而熊貓也不會以為自己有多少名貴。尤其當熊貓數(shù)量眾多,滿目都是的時候,熊貓連名不名貴的問題也不存在。這也就是大師問題在原先不是問題的狀況和原因。
大師問題,現(xiàn)在真成問題了。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人的生活狀況變化了。首先是生活狀況的變化,阻礙了人的原本混沌博大的思考?,F(xiàn)在人的生活狀況不像原先那么單純了。原先人類很單純地生活在天地之間。人和天上的日月和地上的山水如此親近,人的思考自然就混沌博大,還有理所當然的崇高。現(xiàn)在不同了。人的生活狀況變得繁瑣和精密。在一個學校讀書,每個人讀的專業(yè)可以千差萬別,形形色色。人人可以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然而一個完美的人所需要的思考,很可能和很容易會因此失缺。人空前地活在水泥和鋼筋之間。在城市,甚至連觀賞天上的月亮也不容易?,F(xiàn)在的人甚至從小就沒有無法觀賞月亮的失落感。日月還有山水之類,和人有關系嗎?現(xiàn)在,更多的人不會認為有關系。其次是生活狀況的變化,激起了人對物質(zhì)生活空前的奢侈心?,F(xiàn)在更多是以物質(zhì)取向人的尊嚴和體面的時代。物質(zhì)替代了精神成為人的榮耀和價值的衡器。誠然,貧富原本不是問題。每個人的生活取向,是不必一議的。只是對物質(zhì)萌生了空前奢侈心的人,是很不可能成為具有精神意義的大師的。精神和物質(zhì)不能同日而語。尤其是這里的精神是指人類本義的身家性命。而物質(zhì)只是指食有魚,出有車,還有別墅、高爾夫等等私人物質(zhì)生活的時候?,F(xiàn)在這種生活狀況,是很難產(chǎn)生大師的。所以問題出現(xiàn)了。我們面臨的現(xiàn)實是,我們的生活狀況如此逼仄著我們的精神,這樣的時代可以出無數(shù)的專業(yè)人士,但難出大師。這樣的時代,大師甚至比熊貓難得。
沒有大師,據(jù)說這就是個問題。因為人的內(nèi)心永遠向往精神上的東西,永遠向往精神上的博大和崇高。沒有大師,滿世界就會茫然和慨然。于是有人送出高帽,有人自戴高帽。于是大師像一種時尚,出現(xiàn)了。送高帽的人,更多的是熱情過頭。自戴高帽的呢?是求原本和自己沒多大緣分的東西。每個人選擇生活的方式,不外乎選擇專注精神或是創(chuàng)造物質(zhì)這兩種。選擇是一種契約。那就是:如果作出了選擇,就要接受由選定的生活方式所帶來的所有的美好和所有的欠缺。文人學者接受精神上的富裕,同時接受物質(zhì)上的清貧,這是起碼的人文操守。可惜這操守,現(xiàn)在有人難以遵守。既然大師是炙手可熱的時尚,大師就有人敢做,因為冠冕是可以堂皇的。事情到了這里,還真有問題了。其實,大師問題是庸人自擾的問題,不是問題的問題。原先天底下有的是大師,沒有大師問題?,F(xiàn)在沒有大師,又能有什么大師問題?原先天底下有的是大師,是天經(jīng)地義。現(xiàn)在沒有大師,也是天經(jīng)地義。人和文化與生俱來。中國文化的偉大景象,在中國文明開始的時候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在那樣的時代,與其說是大師造就了文化,還不如說是文化造就了大師?,F(xiàn)在呢?即使是大師,也和所有的普通人一樣,是站在先人的肩上的。偉大的中國文化照耀著中國人的前程和中國人的心。而所有的文化傳承,都是由心傳承的。在這里出發(fā)說開去,每一個中國人,都在也都可以傳承偉大的中國文化?,F(xiàn)在的中國人心目中的大師,與其說是某些人,不如說是中國文化本身。(陳鵬舉)
(責編:劉寶琴)
- 2009-02-25大師倒掉了國學還活著
- 2009-02-24經(jīng)得住推敲的大師才是真大師
- 2009-04-09大師,不是可以隨便叫的
- 2009-02-25大師貶值與學術(shù)評判失范
- 2009-04-08郭德綱注定成不了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