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特約撰述人:蔡瑋
4月下旬實在有夠忙碌。先是?;?、海協(xié)兩會在南京召開第三次 “陳江會談”達成具體協(xié)議,接著世界衛(wèi)生組織傳真臺北,邀請臺灣以中華臺北名義、觀察員身份派團參加今年的世界衛(wèi)生年會。兩件事都有深遠的政、經意涵,各國駐臺官員及國際媒體紛至沓來地電訪或要求見面,大家都想要詳細了解兩岸關系發(fā)展及未來走向。
在此,咱們先撇開政治立場就事論事地來看待這兩件事,相信大家應該都能得到這樣的結論:關于第三次 “陳江會談”,整體來說臺灣所得顯然多于大陸;其次,關于后者,雖然臺灣某些人仍然有點意見,但若非北京的善意與理解,臺灣要想參加世衛(wèi)年會幾乎毫無可能。大家對此了然于胸。
關于兩岸經貿雙贏互利問題,雖然經濟合作協(xié)議架構還有待進一步磋商,而且臺北所想要的每周300航班、航空貨運、保險及證券業(yè)“登陸”未能如愿,但雙方還是達成多項共識。識者深知,其中任何一項都隱含有重大政治意涵和經濟前景,得來不易,應加肯定。
至于臺灣參加今年世衛(wèi)年會問題,這是幾十年來多數(shù)臺灣民眾心中共同的愿望,臺北過去為此投下不少心力,有時強調這是單純的人權問題,有時又主張這是醫(yī)療問題,但總是鎩羽而歸。如今在新型流感可能擴大之際,北京展現(xiàn)了更大的理解與善意,善用中國人擅長的“創(chuàng)造性模糊”方式加以妥善處理,這也很值得肯定。
至于為何兩岸關系會有如此重大的轉變,這其中至少有下面幾個重要的理由:一是胡錦濤總書記的和平發(fā)展政策使然;二是馬英九的當選以及他所采取的兩岸政策;三是大陸綜合國力增強以及隨之而來的自信;四是兩岸互信的增強;五是國際社會對于兩岸關系改善的鼓勵以及樂觀其成的態(tài)度。
但是,如果大家因此就對兩岸關系的政治和經濟發(fā)展抱持著童稚性的樂觀,認為從此將會一帆風順倒也大可不必,因為事情發(fā)展越到后來問題將更顯艱巨、困難,且不說高階政治的敏感問題無法或不易克服,即使是經濟議題也會牽扯到更多的實際利益,這不是單純地表達善意、理解與誠意就能解決的。
除此之外,臺灣還有特別的內部政治考量。眾所周知,臺灣內部意見分歧,要想求得共識幾乎毫無可能,民進黨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和意識形態(tài),為了反對而反對,即使這樣會以臺灣自己的利益為代價也會在所不惜。彼等目的就是要破壞兩岸經濟關系良性發(fā)展的任何可能,最好還能不讓臺灣參加世衛(wèi)年會,然后怪罪北京。
成果得來不易,時機稍縱即逝,雖然有些事必須水到方能渠成,揠苗不能助長,但兩岸執(zhí)政當局還是要以大局為重,要加快力道與速度,從各個面向,多管道、多層次,由經濟到政治,從文化到社會來改善兩岸之間的關系,強化彼此之間的文化血緣和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畢竟,國家統(tǒng)一、民族富強還是我輩應該共同追求的目標。
- 2009-05-04擔心病毒在豬群中傳播 世衛(wèi)或限制生豬貿易
- 2009-05-03世衛(wèi)組織稱流感警告級別可能升至6級
- 2009-05-03世衛(wèi)組織確認全球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658例
- 2009-04-29臺灣以中華臺北觀察員身份參加世衛(wèi)大會
- 2009-04-30葉金川前進WHA當天 民進黨街頭游行
- 2009-04-30馬英九:以中華臺北名稱入WHA沒有矮化
- 2009-04-30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WHA 島內反響熱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