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官方網(wǎng)站上一則機關乒乓球比賽通訊稿中,有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華南虎事件中的挺虎官員朱巨龍、孫承騫仍在領導名單之列,且“排位很靠前”。并據(jù)此懷疑二人或仍留在重要的領導崗上,或已悄然復出。(5月4日《南方都市報》)
陜西林業(yè)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是以廳黨組成員身份參加的……沒有官復原職一說。”這表明二人雖被免去副廳長行政職務,但仍留在廳黨組織中享受副廳級待遇。
這似乎是更大一瓢冷水,原來烏紗帽還有兩套,所謂的免職問責,不過是少戴了其中一頂而已,這樣一來,問責意義還剩多少?對于“免職”,民眾天真地認為免職就是“摘烏紗帽”,可事實一再嘲弄他們:免職不是這樣理解的。
專家說,外界普遍對被問責官員的處理有誤解,“免職”實際上是一種組織處理,并非一種“處分”——這話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所謂“處理”,就是免掉A職然后調(diào)任B職,這種技巧已在甕安事件、“黑磚窯”事件、三鹿事件等一系列官員復出事件中有了充分的體現(xiàn)。雖然每次復出都會招致輿論強烈質(zhì)疑與不滿,但原來這都是我們對“免職”的“誤解”:何曾有過問責意義上的處分,一切不過是技術意義上的處理罷了。
若免職僅是無處罰意義的處理,那么免職幾無意義。免職后又輕松復出,對民眾情感的傷害更嚴重。這種嚴重性在該事件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諸多“帶病復出”的刺激之下,公眾的神經(jīng)承受能力臨近崩潰邊緣,一場不為人關注的機關乒乓球賽上領導名單排位的風吹草動,便讓他們風聲鶴唳,如此高度的敏感與猜疑顯非常態(tài)。
問題的解決路徑有兩條,一是讓所有民眾知悉免職非問責,讓人們原有的意識轉(zhuǎn)彎;一是把免職剝離技術處理手段,回歸問責本質(zhì),與民眾的理解接軌;不管哪方轉(zhuǎn)彎,這彎必須要轉(zhuǎn)。同一個詞,官民兩種不同解讀,只能引起誤解與紛擾,誰都不好受。
- 2009-05-05挺虎官員真被免職了?問責不該如此曖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