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某媒體報道,由王小丫主持的《開心辭典》19日起將正式啟動首個以國學為主題的特別節(jié)目“開心學國學”,最終勝出的前九名選手均能獲得北京大學國學班免試免費入學兩年的獎勵,經(jīng)考試合格后可授予學位。
報紙原題是“《開心辭典》考國學前九名選手可免費讀北大”。初見此言,不免嚇了一跳。上個央視的節(jié)目,就能讀北大,這對于天下莘莘學子來說未免也太不公平了。或者,難道央視做節(jié)目打算引入高考出題和閱卷評分的機制?一個娛樂大眾的問答類節(jié)目,如此大動干戈,看來央視是太有錢了。后來仔細讀了內容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北大國學班”,這篇文章實在有些“標題黨”的味道。
國學班是個什么東西,其實誰也說不清。到北大網(wǎng)站上看看,各類國學研修班針對的都是企業(yè)老總社會賢達,收費不菲,課程設置也都是“商道、兵法”之流。其實很多人花大錢上學習班,學什么在其次,廣結人脈才是第一要務。教學雙方各取所需,又有北大的金字招牌,事情到這個分上就足夠了。
如今央視加入,把娛樂化色彩濃厚的問答節(jié)目和國學聯(lián)系在一起,對于國學班來說,未來是雙贏還是砸招牌誰也說不好。反正,國學本身就是個模糊概念,至今沒人廓得清。某國學大師的畫皮前不久剛剛被人戳穿,又有以講國學出名的聞人涉嫌撒潑丑聞,會背幾篇古文就被捧成“國學美少女”的更是大有人在。倒是民國時期,那些真正的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大師們反而少有人提,不沉下心來翻故紙堆,是難瞻先人遺澤的。
其實,“國學××”之所以被捧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沒人說得清。西學我們不在行,容易出乖露丑,而且也很難瞞哄那幫老外。國學正好提供了一個空間,老外不懂,國人自己也不懂,和幾千年的文明上掛下聯(lián)一下還容易顯體面。國學能掙面子,能掙錢,怎么打扮怎么是。至于真正做學問,傳承學問,央視不會負責,對國學班最好也別抱太大希望。(張麗)
(責編:劉寶琴)
![]() ![]() |
- 2009-05-21王小丫的“開心國學”讓大學鬧心?
- 2009-04-21“國學操”想把兒童引向何處?
- 2009-04-21社會應給“國學操”讓行
- 2009-03-27“國學1小時”疑似形象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