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遏制后又如何
www.fjnet.cn?2009-11-17 10:48? 葉海林?來源:國際先驅(qū)導報
我來說兩句
奧巴馬到訪中國第一站的重頭戲是在上海與中國年輕人的互動。對于初次來華的奧巴馬,傾聽中國民間關切的確很重要。
自中美建交以來甚至回溯到1972年,在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對話當中,美國人帶嘴巴的時候遠比帶耳朵的時候多得多,甚至在某些話題上給人留下了喋喋不休的印象。金融危機時代還沒結束,作為危機的始作俑者以及對擺脫危機負有最大責任的美國人,的確應該多豎起耳朵聽聽別人的話——既要虛心到能聽取別人的官方建議,也得寬厚些忍受他國的民間抱怨。
這些抱怨當中真正應由奧巴馬本人承擔責任的并不多。奧巴馬自己的抱怨“所努力應對的所有難題幾乎都是前任的遺產(chǎn)”不是沒有道理的。然而對于中美關系語境中的一些齟齬而言,奧巴馬卻不應該諉過于曾經(jīng)4次到訪中國的小布什,例如從輪胎到輸油管的貿(mào)易摩擦,“推遲”會見達賴的承諾等等。
當然,奧巴馬在東京宣告的亞洲政策中,第一次明言不準備遏制中國,這句話還是多少說明他聽進了一些中國的聲音。
不過,不遏制之后又如何呢?或許,奧巴馬只帶著耳朵來還不夠。一次成功的對話是雙方都能聽得進對方的聲音并且坦誠地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我們同樣希望奧巴馬在北京能夠坦率地說出美國對中國的建議、要求——或者哪怕是抱怨。
回顧中美關系的歷史,似乎對美國人提出這樣的要求有些不著邊際,美國在中美關系當中扮演發(fā)球者角色已經(jīng)不是一天兩天了。現(xiàn)在話語權剛剛有利于中方一點點,中國人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希望美國更加“坦率”些嗎? 回答是——有。因為中美關系早就不是零和博弈,其模式已不復為美國要價中國還價或者中國要價美國還價的雙邊買賣。在那種模式下,聽話的是要吃虧的,說話的才有便宜占。
相關新聞
- 2009-11-16完善選拔制度,遏制拍馬溜須之風
- 2009-10-29對使用者定罪是遏制假發(fā)票的關鍵
- 2009-10-22遏制有償家教僅有立法還不夠
- 2009-10-11遏制“特權車” 禁用“O”號牌就能成嗎
- 2009-10-10讓透明機制遏制景區(qū)門票“一路高歌”
更多>>視頻現(xiàn)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