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新聞說廣州市人大代表炮轟養(yǎng)老金標準不公,認為國企職工退休金與公務員的差距太大。報道說該代表一再申明公務員是納稅人養(yǎng)活的。又說現(xiàn)場大多是公務員,氣氛一時相當尷尬。
同情地理解,公務員哪個愿意如此直白地面對這類“敏感”問題呢。我們從小受的教導,有肉要埋在飯里面吃。好處,悶聲不響地拿了就是,有什么必要直來直去地說誰養(yǎng)活誰的事。其實,這種畏縮大可不必。因為如果深究起來,在中國,公務員靠納稅人養(yǎng)活的觀點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必須搞清楚公務員的收入來源。雖然我們現(xiàn)在還尚未實行公務員財產(chǎn)申報制度,因此無法得到準確的數(shù)據(jù),但公務員也并非生活在真空,我們大可以作一般性的估計。公務員的基本工資,也就是財政撥款的部分,絕大部分是來自稅收。這一點是不容否認的。但正如民諺總結的,國家干部有幾個基本不動,其中第一條就是“工資基本不動”。對于不少公務員來說,工資只是其實際總收入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
除了工資,很重要的一個收入來源是部門的創(chuàng)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每行有每行賺錢的門道。新近被披露的,我們見識了交通執(zhí)法部門“倒鉤”釣魚絕技。當然,這些旁門左道,不值一提?,F(xiàn)在是法治社會,政府各部門有的是條文行使各種權力來牟利。不過話說回來了,各部門之間的差異也不小。我們同樣沒有具體的數(shù)據(jù),但我想,只要對比一下各部門公務員招考時的報名人數(shù)與錄取職數(shù)的比率,也許可以一窺其中的深淺。
這些不依靠稅收的部門收入有多少?統(tǒng)計局大概不會有這樣的數(shù)據(jù)。不過,據(jù)最近的報道,截至11月份紀委在全國共查出“小金庫”計100多億元。當然,這還是在進行了多次多種“費改稅”的革新之后的現(xiàn)狀。至于到底有多少收費項目還在按照政策“合法”地執(zhí)行,我們無從知曉?!靶〗饚臁敝皇菦]有上繳而違紀,并不涉及是否亂收費的問題。
你看,根據(jù)目前的分析,公務員其實并不是全靠納稅人來活的。人家是靠管理(正確的說法是服務)自己賺的。我們“繳費人”的貢獻也不少咧。我不明白,有些人為什么要拼了命反對公務員財產(chǎn)申報?如果現(xiàn)在公務員出來曬曬實際收入,納稅人養(yǎng)活公務員的說法不就不攻自破了嗎?辯證法可真是個好東西。
問題似乎回到了如何完善公務員制度?如何改變財政“軟預算約束”的狀況?這里,我不可能也不打算繼續(xù)討論下去。我想問的是,公務員并不直接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如果我們不去較真“納稅人”的概念,公務員到底是誰在養(yǎng)活呢?到底應該由誰來養(yǎng)活呢?
毫無疑問,事實上的最終來源只能是社會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但即便是這一點,也會因為社會公共觀念的不同而被徹底改變。中國社會歷史上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階段。這些錢當然是老百姓的血汗,但當官的并不覺得自己是百姓養(yǎng)活的,反而是以父母官自居。當然,清知府雖然是文官制度下的產(chǎn)物,但畢竟是皇上的臣子,與我們今天的政府官員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 2009-12-07“明白納稅”,才能擺脫“糊涂賬”
- 2009-12-04什么才是納稅知情權
- 2009-12-03明確納稅人權利 即使虛置也是進步
- 2009-12-03納稅人的憲法權利更不可忽視
- 2009-12-03納稅人權利不止于稅務解讀
- 2009-09-09納稅人為什么要供著“偷菜”的公務員
- 2009-08-23公務員買文憑憑啥花納稅人的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