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評論:維護司法公正本是媒體的訴求
????????????問責媒體的同時還應規(guī)范法院行為
高人民法院日前下發(fā)《關于人民法院接受新聞媒體輿論監(jiān)督的若干規(guī)定》,要求人民法院應當主動接受新聞媒體的輿論監(jiān)督。同時,新聞媒體如果對正在審理的案件報道嚴重失實或者惡意進行傾向性報道,損害司法權威,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依法追究相應責任(12月24日《中國青年報》)。
看完這則新聞我和很多網友一樣困惑:何為“惡意”報道,何為“傾向性”報道?判別的標準是什么?如果在沒有把事情弄清楚以前是不是不能報道?最高法能否就此發(fā)個指導意見?
很多事件發(fā)生后,公眾需要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原因,處理的過程,處理的結果。新聞媒體適時跟進,第一時間的報道,讓公眾了解真相,獲悉真情,滿足了公眾的知情權。從而使人們對典型社會現(xiàn)象進行辨證和分析,做出自己的評價,進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推動社會的進步。而司法機關往往在這些事件的處理過程中擔當了重要角色,影響著事件的最終結果,也影響著社會公眾最終的價值觀,理應受到社會公眾的關注。如果信息是公開透明的,何來失實報道?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想騙也騙不住嘛!
大家都知道,司法腐敗往往就是在缺乏監(jiān)督的情況下發(fā)生的。一些司法機構,在辦案過程中受到權力和財勢的影響左右,喪失應有的公正,對弱勢者的利益保護不夠,使得公眾對其缺乏信任,因此人們寄希望于新聞媒體披露真相,形成輿論壓力,最終促成公眾價值觀的完整。事實證明一些案件都是司法不公正,媒體和民意干預了,才得以糾正。從2002年的繁峙礦難,2003年的孫志剛案、阜陽劣質奶粉事件、劉涌案,2004年的嘉禾拆遷事件、西安寶馬彩票案和山東濟寧副市長下跪事件,以及近年來的虎照事件、許霆事件、周久耕事件、鄧玉嬌事件無一不是通過媒體的介入,才使事件得以充分曝光,并最終促成事件的公正判決。
反過來說,司法獨立是現(xiàn)代法治國家的一項重要原則。它主要是指審判權的獨立,即審判權的行使不以其他機關社會組織或個人的意志為轉移,法官只服從法律,法官對案件的審理是終局性的。如果你維護的是公平正義,維護的是公眾的價值觀,何須害怕媒體善意或惡意的報道呢?如此,司法公正不想受媒體和輿論的影響,是否在此規(guī)定之前應先給出一個善意與惡意的區(qū)分標準和指導意見?
中國有句俗話,根正不怕狂風擺,說的就很有道理,只要自己做得正行的端,就不怕任何風言風語。因此,媒體監(jiān)督司法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是要加強而不是要限制,自覺接受才是正理。
- 2009-12-19法院“管吃住”別成半截善政
- 2009-11-17保護“民告官”不能單靠法院
- 2009-09-19如何治理法院裁決后的“老賴”?
- 2009-07-29飽受詬病之下急不擇言,教育部門居然把自己當法院了。
- 2009-07-16“民告官”檢驗政府與法院公信
- 2009-07-03法院的“習慣性執(zhí)法”很危險
- 2009-06-12保護廣州海事法院的“深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