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0年,首批“80后”將年滿三十歲,最新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近六成30歲“80后”薪酬不高,恐懼家庭責任,生存狀態(tài)并不理想,接近半數(shù)人群仍然處于無房無車的單身狀態(tài)。(1月1日人民網(wǎng))
2010年元旦鐘聲敲響,標志著史上首批80后進入到了“而立之年”。按照孔圣人的“十有五,志有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理論,沒車沒房的80后們是失敗的。至于對“不立”的原因分析,媒體與坊間無非兩種,其一,80后是墮落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其二,80后是社會改革的犧牲品。受這兩種論調(diào)影響,關注80后生存現(xiàn)狀的文章是尤為的多。在筆者看來,這是一種訴苦、一種抱怨,更是一種矯情。作為一名80后,筆者卻也想談一談80后與“三十而立”的關系問題。
首先,孔子是孔子,80后是80后,“而立“的標準也不應該相同。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再用2500年前孔子的人生觀、價值觀來看待今日的青年,難免有偏頗之處?!叭?,四十不惑”只是孔子對自己一生的評價,根本不應該成為所有人的道德規(guī)范。只不過,孔子的“仁”和“禮”及“為政以德”觀念正好迎合了歷代君主的心理,才成為“大成至圣先師文宣王”和“圣人”的。
孔子生活的年代甚至于以后的二千多年時間里,社會風氣都是以“禮”行事的。年輕人十八九歲成家立業(yè)是非常平常的事,而現(xiàn)在,上完大學就得到了22歲,更不用去說碩士、博士了。不同的社會背景,當然有不同的30歲。讓現(xiàn)代人做到“三十而立”也可以,除非我們回到“三代之際”甚至是“上虞”時期。更不必去說,那些已經(jīng)成功的80后們了。
若要談到受社會改革的影響,比80后更苦的還大有人在。拿“老三屆”來說,出生趕上“三年自然災害”,上學趕上“文化大革命”,就業(yè)趕上“上山下鄉(xiāng)”,這一去農(nóng)村就是十來年,改革開放初期,雖說在城里安排了工作,但好景不長,90年代初便趕上了市場化改革和“下崗”風潮??杉幢闶沁@樣,他們?nèi)匀皇乾F(xiàn)代社會中的中堅力量。
可以明確的是,任何一代人都有屬于那個時代的幸與不幸,雖然命運確也與機遇有關,但是絕不應該成為我們抱怨的借口。美國藝術及文藝評論家哈羅德·羅森堡曾說過這樣的話:“一個時代的人們不是擔起屬于他們時代的變革的重負,便是在它的壓力之下死于荒野?!?0后也好,80后、90后也罷,都不過是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匆匆過客而已。放在歷史的整體環(huán)境之下去考量,任何一代人,都不會主動離開自己的“變革的重負”而選擇“死于荒野”,這一點無庸質(zhì)疑。
筆者的意思是,首批80后“無房無車”和“生態(tài)狀態(tài)不理想”應該是個相對的概念。有房有車的80后暫且不論,1979年出生的也未必就優(yōu)于1980年出生的。那些所謂的困難,更像是整個社會的話題,絕非專有于80后。比如,房價過高,不是說只有80后買不起房;比如,“被”字時代的權利喪失,也絕非是專有于80后的。從社會的漸進與制度的完善角度來講,我們更希望多解決一些社會問題,而不是解決80后問題。
理性看待80后的所有問題比抱怨與訴苦更重要。在時代重負的擔當面前,沒有一代人是膽怯的。我們不需要嬌情地訴說自己一代人的痛苦,那只是一種庸人自擾,我們只希望把我們自己放在整個社會中去審視、反思,并在這個過程中體味自己的責任與擔當。
- 2010-01-03走邪道的80后告訴我們了什么?
- 2010-01-03該來的都會來,80后也不例外
- 2009-12-2880后領袖韓寒,挺起腰板就能去戰(zhàn)斗
- 2009-12-10房子,讓80后“垮掉”?
- 2009-12-06房子讓80后成為“垮掉的一代”
- 2009-11-26理性看待80后青年的婚戀觀
- 2009-11-07為80后買不起房的好男人說句公道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