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就在去年發(fā)生的胡舒立事件。也是一家著名新聞單位,在其官方網站發(fā)布了一篇“文革”大字報式的文章,把以做《財經》雜志而被稱為中國新聞界良心的胡舒立塑造成一個潛伏在中國的反華勢力的馬前卒。此事后來被人曝光,人們才發(fā)現這種行為已成某些人打擊異己的強效手段,即借助有官方背景的媒體的網站,通過關系匿名發(fā)布這種大字報式的的批判文章。用“準正式”的模式發(fā)布之后,這種東西就被抹上了一層看上去合法的保護色。而且,由于這些媒體具有政策風向標的性質,使得別人以為那種文章的發(fā)表是來自相當級別高層的授意,這樣就達到了打倒對手的目的。
也正是由于這種手法被人所知道,原本對章子怡“詐捐門”事件的聲討很快就變?yōu)閷τ谶@種行為的質疑。用力過猛從而造成輿論的轉向,這是可以理解的。這也表明了某種民意的傾向:當官媒發(fā)布某些新聞甚至準新聞的時候,很可能造成輿論的反彈。
章子怡事件走到今天,已經成了一個精彩迭出的連續(xù)劇,事情的真相到現在還不得而知。《中國日報》的編委周黎明先生最近剛剛獨家采訪了章子怡,為這出連續(xù)劇寫了一個未必是結尾的續(xù)集,看樣子這出戲我們還必須看下去。
但是否有人想過,無論章子怡是否真有欺詐行為,這都是一個可以歸為刑事案件的事件了吧?就這么紛紛擾擾你來我去、互比背景、互拼手腕,您看見原本職司司法的機構出面調查了么?沒有吧!
一個早該以司法介入從而水落石出的事情,我們只能看到章子怡以及疑似幕后對手的兩造在演戲,互相比較誰的根底更不清楚、誰的手段更加下作,結果就成了一個“比臟”競賽,比較干凈的那個可以暫時得分,并且贏得輿論一段時間的同情。蠢無底線,而臟也是無底線的,這么各顯神通下去的結果,只能讓人覺得我們這里是一個深不見底的污水潭。
(作者系知名網絡評論人士)
- 2010-03-16質疑章子怡詐捐怎么成了炒作
- 2010-02-08哪些人缺席了章子怡的“詐捐門”游戲
- 2010-02-03章子怡為何總讓娛記扮演楊麗娟
- 2010-02-04炮轟章子怡不如緊盯明星納稅清單
- 2010-02-01章子怡會不會成“余秋雨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