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三國內部的故里之爭再引熱議,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即是三國中的美人大小喬的故里之爭,湖北、湖南、浙江等地紛紛加入此次三國故里之爭。此前,水滸中西門慶故里之爭,三國中趙云故里之爭,詩仙李白故里之爭不斷引起故里之爭熱潮,背后到底爭得是故里還是“面子”?(5月11日《中國經濟周刊》)
又見名人故里之爭,如此“臉紅耳赤”之爭可謂早成濫觴之勢。明眼人一眼即可看出,各大地方“利益團體”撕破臉皮爭奪名人故里,骨子里都是自身的“名利之爭”。借名人的名人效應、或以此噱頭賣點爭搶客源、或以此打招牌,各式各樣利益鏈條環(huán)環(huán)相扣,驅使各地紛紛“搶食”名人故里的的“大蛋糕”。耗盡精力的費煞苦心的爭奪,把利益驅使下的牟利心態(tài)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成為一道獨特的“口水戰(zhàn)線”。
名人故里之爭究竟臉紅了誰?為了爭得“正宗故里”,不惜攀親認祖、不惜大花血本,最終兩敗俱傷,實在得不償失,有失最初的目的。名人效應下的經濟利益和文化效益確實誘人,但投入到“搶奪大戰(zhàn)”中的洪流之中并非易事,很大程度上更是一場“金元較勁”,亦即燒錢之舉。以正確的建設觀踏踏實實謀發(fā)展方為上策,爭奪名人故里背后隱含著的焦灼的利益心態(tài)其實更是爭奪各方的“內心投機”,企圖以此促使經濟建設迅猛發(fā)展。毫無疑問,對于又好又快的經濟方針,這確實羞煞了眾多旁人。
魯迅先生曾說過,中國人要“面子”,是好的,可惜的是這“面子”是“圓機活法”,善于變化,于是就和“不要臉”混起來了。也許鬧哄哄的名人故里之爭在一段時間之后銷聲匿跡,虛名之下的實際投入只有爭奪各方心中有數(shù),“面子問題”下的實質性問題更是困擾著身為旁觀者的我們。究竟如此無休止的爭奪意義何存,又有誰來為此鄭重的劃上休止符?明文規(guī)定又存在爭議,專家鑒定是時候出來了。
與子虛烏有的文學人物相對應,投入的實際人力物力確實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城市幸福感實際上并不需要名人故里,更不需要花費心思與友好省份城市“結梁子”。盡管名人經濟威力無窮,但終究也只是曇花一現(xiàn),人物化故里之爭瞬時將“爭奪戰(zhàn)”戲劇化。
名人故里背后的利益焦灼,再“一把火”之下灼傷的更是民眾對傳統(tǒng)的“淵源亂碼”。故此,遏制爭奪戰(zhàn)的導火索才能為無休止的暗戰(zhàn)劃上一道休止符。
- 2010-05-12烽火之下,會否出現(xiàn)名人“豆腐渣”故里?
- 2010-05-11爭故里暴露官場文化淺薄癥
- 2010-05-05西門慶故里,也好意思爭奪
- 2010-04-21閑時爭名人,忙來毀故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