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人士15日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近期食品價格上漲過快已引起高度關注,有關方面最近將出臺政策控制食品價格過快上漲。國家發(fā)改委等部委及各地政府可能跟進出臺一攬子控制物價上漲的措施,具體可能包括限價、“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價格補貼以及嚴懲囤積居奇等,尤其加大對炒作棉花和玉米行為的懲罰力度。(本報今日《北京新聞》版)
還未到年底,媒體已經(jīng)評選出年度漢字為“漲”。這個“漲”不是收入的“漲”而是物價的“漲”,“漲”得人心發(fā)慌,“漲”得人心焦慮。而這個讓現(xiàn)實民生困擾萬分的“漲”字,其實都和宏觀經(jīng)濟的“脹”字脫不開干系。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11日發(fā)布數(shù)據(jù),10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CPI)同比漲幅4.4%,年內首次突破4%,創(chuàng)25個月新高。其中,與百姓密切相關的菜價更是上漲了31%。11月上旬,全國36個大中城市18種主要蔬菜平均批發(fā)價格為每公斤3.9元,比年初上漲11.3%,比去年同期上漲62.4%。
數(shù)字不再是抽象的數(shù)字,已經(jīng)傳導至民生層面。對公眾而言,基本的邏輯是通脹就是“錢毛”了,“錢毛”就是錢不頂用,錢不頂用就是物價上漲,物價上漲首先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用品上——菜籃子、米袋子、油瓶子……反推過去,當下老百姓的開門七件事,沒有一樣是不漲價的。
終于,有權威人士透露,權力要出手抑制物價了。這是個好消息,只要把物價降下去,尤其是那些攸關民生的食品價格降下去,人們才能安心和放心。尤其是,冬天來了,元旦和春節(jié)還遠嗎?這不是浪漫詩歌的囈語,而是現(xiàn)實生活的追問。寒冬臘月到春節(jié)年關,是國人消費的旺季,消費品是否豐裕、價格是否合理,最能牽動民意的聚集。民意順暢,社會穩(wěn)定一片和諧;民意不平,則易從腹誹變成民怨潮流,繼而影響社會安定。
- 2010-11-16巖城菜肉米等食品漲價快 市民需念好“節(jié)約經(jīng)”
- 2010-11-15三明加強“菜籃子”工程建設等工作視頻會議召開
- 2010-11-14廈門為低保戶發(fā)放生活補貼 減低收入人群生活壓力
- 2010-11-12“省”字當頭 “抄號族”崛起:店內抄號店外購
- 2010-11-12廈門家常菜比榕城“最高限價”貴一倍
- 2010-11-12閩加強蔬菜市場價格秩序 哄抬物價者罰款百萬
- 2010-11-11泉市區(qū)菜價一年猛漲近5成 "菜奴"出門買菜先觀天
- 2010-11-10廈門工資和蘋果誰跑得快?物價越來越高工資不見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