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科技部在中央部委中率先公開“三公”經費:2011年用財政撥款支出安排的出國(境)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三項經費預算為4018.72萬元4月15日(京華時報)。
政府部門過高的行政成本,一直為人們所詬病,不透明的“三公”經費更是為社會公眾所高度關注,究竟每年需要花多少錢,這些錢是怎么花的,政府不公開,群眾不知道,不知道就難免不亂猜疑,于是乎一方面是缺乏事實依據的聲討,一方面同樣是不愿拿出事實根據的“澄清”,誰也說服不了誰,公眾把最后的希望寄托于政府部門公開三公消費的賬本;在千呼萬喚中,去年,74個中央部門集中“曬賬本”,首次向社會公開了部門預算收支總表和財政撥款支出預算表。然而,對于公眾一直千呼萬喚的“三公”經費,卻遲遲不肯露面。“三公”賬本成了政府部門欲罷不能的“燙手山芋”,不公開有悖民意,完全公開又頗覺“羞于露面”,就在一些地方將“三公消費”在“其他支出”中躲躲藏藏的時候,科技部率先在全國把“三公”賬本由內部推到了前臺,撩開了科技部“三公”支出的神秘面紗。
4000萬的“三公”支出對于一個部委來說,是多還是少暫且無法評論,但4000余萬絕對不是個小數目,做為三公消費來說也算得上是“怵目驚心”,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在政府財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費用支出比重高達18.73%,而同期日本的支出比重是2.38%,英國為4.19%.足可見我們的行政管理成本比例是“巨大”的,但是,科技部率先公布了“三公”支出預算,這本身就是就是一個很大進步,在其他部門“三公”支出還沒有全部公開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對科技部的三公預算“說三道四”,坊間有句話“沒有行市有比市”,在沒有任何可比的情況下,任何質疑或贊揚都沒有理由,但對科技部的這次率先公開,人們有理由相信,他對我們政府透明三公支出,接受群眾監(jiān)督,毫無疑問會起到一個標桿的作用,其意義是非常值得肯定和重要的。
對于政府部門公開“三公”消費支出,公眾已經期盼了很長時間,公眾有要求公開“三公”消費的理由,官方有不宜公開的苦衷,公眾要求公開是為了加強對政府有效的監(jiān)督,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多次在講話中指出,要政府要創(chuàng)造條件接受群眾監(jiān)督。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出于“維穩(wěn)”或其他多種原因總是遮遮掩掩,但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是,在一些政府部門的三公消費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不盡合理合法的地方,公開這些支出,從心理上擔憂會引發(fā)很多負面問題,甚至可能面對公眾的質疑不能自圓其說,到時候自己讓自己下不了臺,也不排除會擔心引來過多的質疑從而引起“上面”的問責,以至于對“三公”賬本,要么就是干脆不公開,能拖一年拖一年,要么就是隱藏在“其他支出”中,讓公眾無從監(jiān)督,不僅沒有給公眾創(chuàng)造監(jiān)督條件,反而盡量回避監(jiān)督,同時,也處于一種觀望態(tài)度,都想看看其他地區(qū)或部門公開“三公”賬本后,反映如何再考慮其是否公開。因此,科技部率先公開“三公”支出,對其他部門和地方政府確有“吃螃蟹”的效果。
其實,公眾雖然迫切想知道政府部門的三公消費,也積極的想要參與監(jiān)督政府,但絕大多數還是懷有巨大的寬容心理,政府部門這些年雖然把三公消費“捂”的很緊,但現代通訊技術和信息的發(fā)達以及從社會的種種現象中任然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也正因為如此,公眾才迫于想監(jiān)督政府加強對三公消費的制約和管理,很多地方政府雖然沒有公開三公消費的具體賬目,但是,公眾也不否認各級政府都對嚴管三公消費做出了很多努力,出臺了很多制度和規(guī)定,某些地方政府聲稱公開“三公消費”的時機尚未成熟,實際上是想把“三公消費”控制在公眾心理可以接受的時候才交給公眾一本明白賬,以此來減少公眾監(jiān)督和質疑的壓力。筆者以為這是政府部門低估了公眾的心理承受能力,反過來說,政府越早公布“三公”支出,越早接受群眾監(jiān)督,讓三公支出呈逐年下降之勢,對公眾反而更有說服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科技部公開“三公”支出就更能起到積極的效果。
從公眾對科技部公開“三公”支出的情況來看,筆者認為是非常的理智的,給予的態(tài)度也是很積極的,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有了科技部這個標桿,筆者以為他必將產生一種很大的激勵和榜樣作用,雖然公開的還只是一組數字,還難以讓公眾完全理解,但我們已經看到了政府全面接受群眾監(jiān)督的曙光,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