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們一起赤膊的日子
www.fjnet.cn?2012-05-11 09:06? 銳 圓?來源:南方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高考時節(jié)熱烘烘,老師家長欲掉魂;欲問吊瓶赤膊故,因為要進大學門。 前幾天網上驚現(xiàn)“吊瓶班”,據說是一人一瓶氨基酸,昨天又爆出了“赤膊班”,十幾個男生個個赤膊上陣,在教室里做苦讀狀———因為班里的女生在為他們拍照片。他們是惡搞作秀還是所謂常態(tài)化已經不重要,他們即使是惡搞作秀也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官員可以秀,明星可以炒,我們的學生哥學生妹為什么不可以? 表達和圍觀是互聯(lián)網催生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高考時表達辛苦,畢業(yè)時表達放縱,現(xiàn)在的學生已經完全知道怎么表達和怎么贏取圍觀,娛樂化地講述自己的故事和訴求,這是網絡文化的特征,甚至可能是中國網絡文化的特征。不論艱辛還是快樂,都不能正兒八經,相信吊瓶班、赤膊班之后,還會有更吸引眼球的高招,但最后我們感受到的還是對高考制度的無奈和依賴。 說無奈,是我們都知道高考是中國應試教育的總閥門,人人都有一大堆不滿的理由但卻找不到人人滿意的改革方案;說依賴,是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高考所隱含的“在分數(shù)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雖經35年風風雨雨,較之其他的“在××面前人人平等”更靠譜,更持續(xù),更讓老百姓感覺可信。 對于平民百姓子弟來說,我們已經找不到比高考更具公平性的更普遍有效的社會原則和傳統(tǒng)。35年來,已經有兩至三代人參加了全國高考,每到高考季,全社會都對高考生予以期望和關懷,保持考場周邊的安靜,“快遞”遲到的考生,點點滴滴的感動都在證明,我們的社會其實都在悉心維護這個傳統(tǒng),盡管它已經飽受不正風氣的侵蝕。 吊瓶班也好,赤膊班也罷,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的沉重與辛苦讓我們心痛,但是我們對應試制度的改革必須慎重,口誅筆伐容易,讓學生們輕松起來也不是無法企及———在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中,找到一種不損傷其公平核心價值的改革路徑卻非常困難,當形形色色的“素質”門檻替代分數(shù)時,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會是哪些人,我們心里都清楚。 改革必須是自上而下的,這不光是說改革要從上層推動,而是我們教育改革、醫(yī)療改革,等等等等,都必須在政治體制改革之后,才有公平的框架,才有公平的進程,才不會為權貴和利益集團包裹私利而污名。 赤膊班的學生們可能更多的是在表達他們拼搏的狀態(tài),讓他們在高考之前批判應試教育是不厚道的,一茬一茬的年輕人為這個制度付出了很多不該付出的東西,作為過來人雖然心有戚戚焉,卻也只能希望他們將來不要忘記:“那一年,我們一起赤膊的日子?!薄 ?/p> □銳圓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7]高考“吊瓶班” 為何讓人心情沉重
- [ 03-31]學生集體燒書折射中高考體制改革之迫切
- [ 03-28]高考與救人孰重要
- [ 03-28]“救人比高考重要”本應是常識
- [ 03-07]以“彈性配額”支撐“異地高考”
- [ 03-06]異地高考應針對“增量改革”做文章
- [ 03-05]異地高考當兼顧解憂與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