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不下幾句牢騷的網絡環(huán)境很可怕
www.fjnet.cn?2012-08-09 11:24? 陳一舟?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非議當然不是沒來由的,正如南平團市委在官方微博上發(fā)言,“一個博士生在調研中,沒有對欠發(fā)達地區(qū)民生的關注,只是一味抱怨物質條件,我們很難想象,這將是國家的棟梁之才。” 但反過來說,這其實更像是一個對基層缺乏了解的女學生出于情緒發(fā)泄上的牢騷話,并無太大的實質意義,更不存在抹黑基層形象的主觀惡意。為什么一定要予以上綱上線,拔高到道德和社會責任的高度去口誅筆伐呢?在微博上發(fā)幾句牢騷并不意味著這個女生就一定“不堪造就”,因為這種牢騷話帶有極強的隨意性和情緒化。將之簡單生硬地與 “道德品質”掛鉤,豈不是咄咄怪事? 網絡平臺尤其是微博這種自媒體的出現,給了社會表達一個便捷入口。但不可否認的是,與公共思考和公民理性同時泥沙俱下的,還有各種陰暗和丑陋的東西。一哄而上,圍觀“聲討”,幾乎成為這個網絡時代最典型的特征。一個女生并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微博發(fā)言,引爆了過度的關注熱情,借助于網路信息傳播的強大力量,幾欲演變成一場公共丑聞事件,以至于其人不得不立即站出來公開道歉以平息事端。 一個容不下別人缺點的人,不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而容不下幾句牢騷話的網絡輿情,真的是很可怕。事實上我們不難發(fā)現,事件附著的那點所謂的“公共性”早已逐漸模糊,倒是一眾網絡看客們曖昧不清的娛樂面孔越加清晰起來。這些年,從網絡的不懈話語追殺,到現實的圍追堵截并直入公民隱私領域,如此打著道德旗號的正義聲討,漸漸異化為肆無忌憚的 “多數人暴力”——這是一種娛樂窺私的泛道德暴力。 確實,網絡批評是還原社會真相、維護道德、實現公共監(jiān)督的有效形式,但倘若網絡批評失去了控制,淪為被娛樂窺私主義操控的道具,無限上綱上線,無節(jié)制人身攻擊,則就走向另外一個極端,炮制著另一種形式的輿論專制——而這,遠遠比個體的墮落更需要警惕和反思。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26]北京禁網絡政治謠言 嚴打攻擊現行體制情節(jié)嚴重者
- [ 07-25]北京將整治暑期網絡環(huán)境 網吧電腦需保存60天記錄
- [ 05-25]83.2%受訪者坦言網絡改變了自己的性格
- [ 05-13]山西企業(yè)家“登報澄清網絡謠言”事件調查
- [ 04-18]海南發(fā)出“抵制網絡謠言共建網絡誠信”倡議
- [ 04-10]新華時評:維護網絡環(huán)境網民責無旁貸
- [ 04-07]社會各界支持依法查處網絡造謠傳謠
- [ 12-30]為防個人信息泄露 韓國擬從明年起逐步取消網絡實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