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淡美國大選的中國議題
www.fjnet.cn?2012-10-25 07:05? 付小為?來源:長江日報 我來說兩句
當?shù)貢r間22日,奧巴馬和羅姆尼進行了總統(tǒng)大選前的最后一場公開辯論。本次辯論以對外政策為主題,“如何應對中國崛起”作為5項辯題中的最后一項出現(xiàn),這也是中國議題首次成為美國大選辯論獨立辯題。 實際上,兩位候選人已在此前的不同發(fā)言中多次提及中國。相比之下,本輪辯論并沒有火力全開地抨擊中國,也繞開了一些敏感問題。不過,由于中國議題首次進入獨立辯題,這一消息還是引起了國內(nèi)輿論的廣泛關(guān)注。 美國大選有“中國元素”早已不是新鮮事。從最近十多年的歷次換屆選舉來看,中國議題越來越固定地出現(xiàn)在諸多議題中,且大有增加之勢。盡管對于美國總統(tǒng)候選人討論中國,國內(nèi)甚至大致可預期和研判,但一些針對中國的極端言論和夸大表述,仍然可以不時撩撥國人的情緒。尤其涉及中國的某些爭議事項,在中國國內(nèi)掀起的波瀾可能還高過處在選舉紛爭中的美國。 應當說,選舉期間的參選者言論往往有著一定的“表演”成分,用短小精悍、情緒濃重的說辭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選民。在雙方政見差異不大,選民投票意愿不高的情況下,為吸引外界關(guān)注,這種方式會更為頻繁地出現(xiàn)。某種程度上,大打“中國牌”、“炮轟”中國的出現(xiàn),是迎合選戰(zhàn)的一種政治策略。參選者當下的表述充其量是個人的一時觀點、看法,并不能與其日后的對華政策劃上等號。 作為一個崛起的大國,中國的國際話語權(quán)和影響力正與日俱增。這意味著面對眼前的多極世界,任何其他國家都不能忽視中國這個重要的一極,這包括了成為別國政治討論、政治決策的衡量對象。中國強調(diào)并致力于和平崛起,卻不代表這一主張一定會得到國際社會一致認可。需要理解,地緣政治等因素可能讓“中國威脅論”在一些地方仍有市場,但它并不影響中國同其他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多層面的正常交往。 曾有過一段時間,國人對來自海外的批評異常敏感。外國學者的某個論斷、議員政客的個別言論,都可能引起社會廣泛層面的憤怒和駁斥。在客觀理性、明辨反思尚未邁開腳步時,一些情緒化的“反擊”、喧嚷便已開始行動。如今,我們逐漸習慣不同的理論來解讀中國,對于少數(shù)刺耳的聲音,反應也不會似以往那么激烈。不過,仍要看到,在此方面我們還不是那么自信和沉著。一方面,我們依然渴望不同層面的溢美之詞涌進;另一方面,我們?nèi)詿o法擺脫在情緒上被少數(shù)言論“牽著鼻子走”。這種情況在民間層面尤甚。它可能是特定歷史留下的印記,帶著對不同國家的刻板化定位和臉譜化主張,又帶著急于樹立自身的地位和形象的焦慮。 對照中國議題與中國人間的情緒關(guān)聯(lián),我們看到一個新興國家如何被關(guān)注,以及我們怎么看待這種關(guān)注。我們應該習慣于走上國際社會的前臺,聽到更多的聲音,心平氣和地接受不同的國際反應,提出自己的發(fā)展主張,承擔一個大國應負的國際責任,堅持國家在國際上的正當利益。相信那些“雜音”對中國和中國人的干擾會越來越小。 |
- 責任編輯:鄧宇虹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22]丹佛槍擊案或?qū)⒂绊?美國大選議題設置
- [ 05-25]埃及“法老時代”一去不復返
- [ 05-10]奧朗德當選或打破歐洲微弱平衡
- [ 05-04]法國大選:奇跡仍未發(fā)生
- [ 03-07]美大選前,以不會對伊朗動武
- [ 03-06]普京勝選易,但執(zhí)政不易
- [ 03-05]俄羅斯大選無懸念,我們看什么
- [ 01-29]美國人在大選中期待能干總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