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是因為“沒想到”嗎?
m.uplandwellness.com?2013-01-09 10:50? 張貴峰?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針對“12·31”苯胺泄漏事故,山西省長治市市長張保1月7日表示:事發(fā)后,企業(yè)上報的外泄量比較小,認為是一般安全生產事故,沒有想到苯胺通過雨水和污水管道泄入濁漳河造成污染;沒想到一起一般安全生產事故能發(fā)展成環(huán)境污染的大事,造成沒有及時上報省政府,反映了對污染危害性估計不足。對此表示“歉意”。 相比此前當地官員“污染不出市不必上報”的說辭,長治市市長的最新解釋,更接近“遲報5天”的真相。它實際上告訴我們:對于此次泄漏事故的發(fā)生,當地政府早已得到企業(yè)上報。人們不禁要問:作為對百姓健康和公共安全負有第一責任的地方政府,面對苯胺泄露這樣的事故,因為“估計不足”和幾個“沒想到”,所以沒有及時上報,這究竟是不可避免的結果,還是因為思想麻痹、精神懈怠,缺乏應有的責任意識? 眾所周知,面對包括環(huán)境污染在內的各種公共事件,一個重要應對原則是:從最壞處著眼,向最好處努力。唯其如此,我們才可能真正從容準備,贏得解決問題的先機,爭取把損失降到最低,把不良影響控制在最小的范圍,爭取最好的結果。否則,面對問題,掉以輕心,對各種復雜情況“估計不足”,勢必會坐失處理事故的最佳時機,喪失解決問題的主動權,最終不得不面對最壞結果。此次污染事故剛發(fā)生時,天脊集團上報給長治市環(huán)保局的苯胺泄露量為1至1.5噸,長治市政府接報后,認為數量小,可由企業(yè)和環(huán)保局自行處置,沒有果斷采取必要措施;5天后企業(yè)又報告泄露量達8.68噸,長治市政府才向省政府上報。由于沒有在第一時間及時采取有力措施,事故由小變大,不但導致山西境內約80公里河道受影響,污染蔓延至鄰省的河北邯鄲,當地倉促停水,水產養(yǎng)殖業(yè)的損失尚難估量,而且嚴重損害了山西當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山西省突發(fā)事件應對條例》明文規(guī)定:較大以上和暫時無法判明等級的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縣(市、區(qū))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報告,設區(qū)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在兩小時內報告省人民政府。苯胺泄漏事故污染水源后,很容易威脅下游的飲水安全和養(yǎng)殖業(yè),根據常識,這應當不難作出判斷。山西當地政府違反有關規(guī)定遲報事故,麻痹大意,“估計不足”,抱著蒙混過關的僥幸心理,折射出有關方面為了維護私利,沒有真正把公共利益和群眾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不良做派。 遲報苯胺污染事故的真正根源,并非是“估計不足”,而是責任感嚴重不足,相關人員涉嫌失職瀆職。有關部門應當認真調查,予以嚴肅處理,給公眾一個滿意的答復。只有這樣,才能有力遏制一些地方有意無意地瞞報、遲報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的歪風。 (福建日報)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09]怎樣才能讓應急預案“急”起來
- [ 01-09]長治苯胺泄漏事故并非偶然
- [ 01-07]5天后通報,算不算另一種瞞報?
- [ 01-07]嚴重污染事故,豈能按自己的程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