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齡童“被死亡”,娛樂底線在哪里?
www.fjnet.cn?2013-03-14 16:52? 毛開云?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3月13日凌晨,有微博網友爆料稱,83版《西游記》孫悟空的扮演者演員六小齡童去世。六小齡童本人隨后通過微博辟謠,并表示已委托律師處理,將對造謠者保留法律訴訟的權利。 六小齡童“被死亡”,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據他本人回憶:“1987年我拍《西游記》時,播完前11集后因繼續(xù)拍攝沒有再播,也曾有謠傳說我摔死了,那不屬于惡意造謠,還是屬于善意關注的?!绷↓g童第二次莫名其妙地“被死亡”,完全屬于無恥誹謗,難怪六小齡童出離憤怒,要用法律手段討回公道了。 名人明星“被死亡”,早已不是新鮮事——從2007年8月8日瓊瑤“被病逝”,到當年12月洪金寶“被異鄉(xiāng)暴斃”;從余秋雨“被病故”、張國立之子“被捅死”,到任達華酗酒過度“被猝死”;從言承旭“被意外身亡”,到楊丞琳“被跳樓自殺”、劉德華“被槍殺”;尤其是文壇重磅人物金庸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兩次遭遇惡意造謠:一次是2010年6月“被去世”;一次是同年12月6日因中腦炎合并胼胝體積水,在香港圣瑪利亞醫(yī)院“被去世”……近幾年網絡上傳出的明星去世的消息,內容基本為杜撰,而消息的時間、地點俱全,而且消息中繪聲繪色,因而在很短的時間內造成了網友的瘋狂關注。 美國作家尼爾·波茲曼2004年出過一本書,書名叫《娛樂至死》。正如作家指出的:現(xiàn)實社會(書中主要以美國社會為例)的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xiàn),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yè)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電視的一般表達方式是娛樂,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xiàn),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內容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而且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當下,人們面臨工作、生活、學習、心理、情感等多重“亞歷山大”,需要釋放、需要發(fā)泄、需要娛樂。當今時代是個“娛樂至死”的時代,但并非每個人都必須達到“娛樂至死”的境界。 娛樂無極限,但娛樂有底線。六小齡童“被死亡”,娛樂的底線在哪里?你讓別人“被死亡”,你樂了,別人能樂嗎?古人云: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你快樂,還應該帶給別人快樂,這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快樂建筑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你不但得不到快樂,而且不道德,甚至涉嫌違法,縱然快樂一時,必定樂極生悲!娛樂有底線,這個底線就是不妨害他人,不違背倫理道德,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名人明星“被死亡”,應該掃進歷史的陳跡中去了!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1]孕婦“被死亡”,平安醫(yī)院送“死訊”
- [ 06-24]多一點責任就少一些"被年輕""被死亡"的笑話
- [ 06-07]“被死亡”名人莫當軟柿子
- [ 04-14]活人被死亡,你們到底想干啥?
- [ 01-11]“被死亡”
- [ 11-03]“被死亡”是欺上瞞下的生動標本
- [ 11-03]老人“被死亡”暴露基層多重病灶
- [ 11-03]被死亡是戶籍管理混亂下的草菅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