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案走過的十九年
www.fjnet.cn?2013-05-09 09:30? 付小為?來源:長江日報 我來說兩句
昨天下午5時,北京市公安局以長微博形式對“朱令案”作出回應。文中稱,專案組始終堅持依法公正辦案,未受到任何干擾,但礙于證據(jù)滅失等客觀因素,最終無法偵破。對此,也希望社會公眾能夠理性客觀看待,理解支持公安機關依法辦案。至此,相關部門終于給了朱令案一個雖不完整卻公開的“說法”。 從朱令首次出現(xiàn)中毒癥狀到現(xiàn)在,時間已經(jīng)跨過19個年頭,一些人因此稱其為“世紀之案”。19年里,它總共經(jīng)歷過三次聚焦,第一次是作為清華女大學生離奇中毒的報道呈現(xiàn);第二次是2005年經(jīng)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引起網(wǎng)民廣泛關注;第三次即復旦投毒案牽連出的本輪討論。 它沒有因循一般案件的軌跡,隨著遲遲未能破案而淡去被遺忘,相反,朱令案早已不作為單純的刑事案件而存在,“朱令”既是一個話題,又是一個事件。它緊緊地與公平正義,以及人們對公平正義的期盼聯(lián)系在一起。甚至可以說,即使沒有復旦投毒案,朱令案也會在某個時刻的某種情形之下重回公眾視野。 跳出朱令案來看,為什么一起19年前的案子會在今天掀起這么大的波瀾,以至相關方面不得不打破沉默?從過去到現(xiàn)在,這個過程有著怎樣的變化? 網(wǎng)絡輿情發(fā)酵被認為是朱令案再度“引爆”的一個重要因素。誠然,新媒體具有的其他時代不可比擬的快速傳播力,足以迅速集聚熱點,但更要看到,外界對案件的高度乃至持續(xù)關注,不止針對朱令一案。也就是說,所有的關注不僅是就某例案件的求是判斷,還是對公平正義的堅持。進一步來看,這個時代,公平正義所能激起的社會回響與震蕩遠超以往。 在此之下,有一種擔心認為,當民眾、輿論都開始持續(xù)聚焦某一個案件,七嘴八舌各持己見,“人人都是福爾摩斯”會不會成為實現(xiàn)正義的阻礙?其實,對于一個進入公共傳播平臺的案件,民眾會有所反應、作出判斷是一件很平常且“符合人性”的事。國外很多案件也是從一開始就受到各界關注,并沒有說要堵住悠悠之口,偵查審判會獨立輿論系統(tǒng)地依程序進行。 再則,朱令案還有一個明顯的不同之處,諸多的探討不但沒有讓觀點分化,反而是“排隊”齊指某一個對象。多數(shù)人的“認定”可能既有可以采納的合理認知成分,又有對偵查辦案的不確信成分。到白宮網(wǎng)站為朱令請愿,暫不談管轄權,至少對中國的司法形象和國家形象都是極其尷尬的。 理性上,公眾不是不能接受疑罪從無。即使仍有對朱令案未了的質(zhì)疑,都不意味著疑罪從無沒有根基。不少人看到的,是疑罪從無原則運用在此案與彼案間的不一致,許多冤假錯案中的有罪推定,讓鮮有的疑罪從無令人遲疑,某種程度上,它是人們對司法系統(tǒng)整體印象的一個投射。 公眾對公平正義的吁求越來越強烈和顯性,并很容易就此達成觀點的同一性,就此而采取實際行動的意愿和能力也超出了以往。無論這種變化是好是壞,是促成民意理性還是產(chǎn)生盲眾暴力,它都是中國當下不容忽視的現(xiàn)實景象??床坏竭@種變化,找不對變化產(chǎn)生的原因,就會應對失據(jù)。 |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9]朱令案,公開是一劑解毒良藥
- [ 04-17]復旦投毒案,當以朱令案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