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五位全國人大代表就“人大代表依法履職”回答記者提問。其中,北京電視臺記者向王亮代表提出的問題是“除了召開全國人代會,代表的時間都去哪兒了”?(3月11日新京報) 一首王錚亮的《時間都去哪了》引發(fā)了全民對自己時間走向的思考和追問。作為人民聲音傳遞者的人大代表被問到“時間都去哪了”這樣的問題也不稀奇。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行使的是人民賦予的權力,提出的是關乎民生的提案問題,群眾當然會有疑問:這一項項提案是從何而來?有無事實考究的依據呢? 其實,對于“代表時間”的追問應該是一個常態(tài)化的命題,不僅僅是在兩會期間,更應該體現在日常對問題、提案整理的調查研究過程中。固然我們知道人大代表來自不同的群體、不同的職業(yè),當然人大代表只是他們一生眾多角色里面的一個而已,他們也有自己的工作,但如何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職責和義務,如何安排好自己的“代表時間”就顯得不那么簡單和容易。 代表的時間除了用于自己的生活、學習以及工作之外,更多的應該應用到對民生問題的發(fā)現以及解決應對上。雖是一份份提案,卻是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兩會的提案不是來自代表們的“拍腦袋”和“一支筆”,這些提案的提出是建立在充分的調研、取證、分析、歸納、總結的基礎之上的。每一份提案要有社會的共性和特殊性,面對錯綜復雜的資料數據,就要求我們的人大代表能夠“接地氣”的去調研,去掌握動態(tài)的一手資料;去走到群眾中間去,探討解決問題的良方,反應群眾呼聲最強烈的問題。如果把這些都做圓滿了,那么人大代表的時間也就有據可循了。 只要認真負責地履職,人大代表們就能用讓群眾滿意的答卷來回答“時間去哪兒”的追問,也只有切實做好群眾呼聲的訴求使者,才能不辜負選民們的鄭重委托。待到那時,面對追問,方能自然地說“我的時間體現在提案的每字每句中”。 |
相關閱讀:
- [ 02-26]人大代表吃“軟釘子”的背后
- [ 01-20]人大代表要給“三公”經費把好關
- [ 04-15]人大代表不愿公開手機號的“雙層隱憂”
- [ 04-12]人大代表的手機號碼該出來吹吹風
- [ 03-12]人大代表為何要提請全國人大收回征稅權?
- [ 03-11]人大代表的"求愛Style"也是兩會好聲音
- [ 03-08]加入外籍者不應擔任人大代表
- [ 03-06]誰來幫人大代表看懂“國家賬本”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