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語服務,這個可以有
2014-10-29 09:12:12? ?來源:東南網-海峽導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老華僑回到了廈門,卻讓他感到很陌生,因為連他記憶中的鄉(xiāng)音閩南語都聽不到了。坐個公交車,全部是普通話報站,這讓他感到很彷徨。隨著政協提案線索的征集,這兩天來自馬來西亞的華僑郭先生也提供了一條線索。他建議在廈門所有公交車、BRT,以及火車站、機場等處都增設閩南語廣播,讓海外游子回到家鄉(xiāng)鷺島不會尋覓不到鄉(xiāng)音。(10月28日《海峽導報》) 唐朝大詩人賀知章有首《回鄉(xiāng)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睂懗隽艘粋€常年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終于回到家鄉(xiāng)的那種興奮與感慨。我們相信,那些孩子“笑問客從何處來”時一定是用最純粹的家鄉(xiāng)話,所以賀老先生聽起來才會那么的親切。如果是一口流利的長安官話,效果顯然會大打折扣,賀老先生絕對不會那樣激動,也絕對寫不出這首流傳千古的絕句,相反還一定會疑惑是不是自己走錯了地方,就像現在的華僑郭先生一樣。 文化是根,語言卻是最直觀的表現。其實,不僅是那些久居國外好不容易回趟老家的華僑會為聽不到那藏在記憶深處的閩南語而遺憾,恐怕廈門人自己也有這樣的心結,甚至那些抱著體驗一下閩南文化前來廈門旅游的游客也會因此而有一些淡淡的失望。 我們不否認,為了閩南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政府近年來做了大量的工作,“閩南語進課堂”也搞得有聲有色,但尷尬的現實卻以最直白的方式告訴大家,這還遠遠不夠。保護閩南文化固然要從娃娃抓起,但顯然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孩子,畢竟,語言的生命在于充當交流的媒介。當只有課堂上,而且還是部分學校的課堂上才能夠聽到閩南語的時候,那只會讓人感到更大的無奈與悲哀。 在窗口單位增加閩南語服務,這個可以有,而且是早就該有。 ?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