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批評說成“罵”,怎么就不考慮自己的影響力會讓這個說法產生“放大效應”呢?】 昨天出刊的《中國新聞周刊》有一篇對郭敬明的采訪,其中談到了社會批評。郭敬明說自己不擅長這個領域。但是讀完這篇訪談,覺得郭敬明其實還是比較擅長批評領域的工作的,他接受采訪時說的一番話,也是一次批評實踐,多少也表現(xiàn)了他的批評底色。 記者提問說,對權錢交易等社會負面現(xiàn)象,“你永遠沒有想要用我的公眾身份來說一些話,來幫助社會做一些矯正或有些批判性的東西嗎?永遠沒有這個欲望嗎?” 郭敬明答道:“我們有所謂的公知,他們對社會現(xiàn)狀、權力結構有清晰認知和鮮明觀點。但是我不懂,我不知道我的觀念看法是否正確。因為你的影響力太大之后,你輕易說一句,會有放大的效應。在這么多不確定的情況下,我干脆就不表達,我去做好我的事情?!焙苤t虛,對批評這件事也很謹慎。這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態(tài)度,是一些社會批評者還比較缺少的態(tài)度。 但是,話題轉到韓寒身上后,這種謙虛和謹慎就看不見了?!啊退隳阆矚g韓寒,崇拜韓寒,但是如果這個國家13億人都是韓寒,你覺得會好嗎?每個作家都變成韓寒那樣,是不會好的,每個人就在那兒罵……”這里,批評成了“罵”,“就在那兒罵”。韓寒的社會批評肯定是不完美的,有這樣那樣問題的,可以反駁、商榷的,但韓寒的社會批評,其基本態(tài)度是理性的,負責任的,絕不是“就在那兒罵”。再說韓寒也不代表所有的批評者。把批評說成“罵”,怎么就不考慮自己的影響力會讓這個說法產生“放大效應”呢?或許他就是要放大這個“罵”字?對批評采用污名化的手法,也是一種“批評術”。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轉換話題。記者是問郭敬明怎么沒見你批評權錢交易,郭敬明把問他一個人的話變成了問全國13億人的話,好像記者主張13億人都當批評家似的。記者這樣問郭敬明,是希望他借助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在社會批評方面起一點作用,你不愿意是你的權利,但是用不著搬出13億人口來,因為13億人中的絕大多數(shù)與郭敬明沒有可比性,因為他們沒有那么大的名聲和影響力。 搞不搞社會批評,對郭敬明來說不是能力問題,而是選擇問題、傾向問題,這種選擇和傾向,跟他回答記者提問的另一番話的選擇和傾向有一致性。 因為郭敬明回答記者說他最尊敬的就是自力更生的人。記者就問:“那你應該很反感富二代、官二代?”郭敬明說:“我認識的富二代,他們在知識、才華、修養(yǎng)等等任何方面都要甩所謂的‘屌絲’十萬八千里……”這段話的“批評術”是:說到“X二代”,只說有才華、肯努力的,不說炫富炫權的;說到草根階層,就反過來,只說不努力的那一部分,不提通過自己努力獲得成功的。這種選擇和傾向,也許就是郭氏批評的底色?真正的社會批評,不搞“人以群分”,只以公益和公義作唯一的標準。如果作家郭敬明、導演郭敬明的創(chuàng)作受到無理的干預,批評者也會站出來為他發(fā)聲的——也許這個批評者剛剛寫過批評郭敬明電影的文章。 |
相關閱讀:
- [ 07-25]看韓寒走出“公知圍墻”PK郭敬明
- [ 07-25]韓寒郭敬明自我寫真距離不遠
- [ 07-23]韓寒郭敬明為青春電影打開市場
- [ 07-17]“力壓”郭敬明?
- [ 06-06]郭敬明不再需要作家頭銜
- [ 12-03]華策牽手郭敬明,好吃好看有錢景
- [ 07-07]商業(yè)的郭敬明是成功的
- [ 06-28]《小時代》 看到“另一個郭敬明”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