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12日天津塘沽爆炸發(fā)生以來,各界人士發(fā)動愛心捐款對其進行援助,而馬云動靜如何成為媒體和網友關注的焦點。目前,馬云微博已淪陷,微博評論被清一色的“逼捐款”留言所覆蓋。不少網友指責馬云“為什么不給天津捐款”“首富就應該捐1個億”“你捐了就等于我捐了”“你不捐款,我再也不淘寶了”…… 每到特定時刻,諸如逼捐、比較捐款額多少之類的事,似乎總會發(fā)生,而且每每成為輿論熱點。好在逼捐的網友聲勢浩大,反對逼捐的人也不在少數。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是,馬云的錢也是自己努力掙來的,動輒逼捐是在道德上綁架,簡直就是一種勒索。這種輿論交鋒,大體可以視為慈善意識增強的一種表現。 無論是逼捐者還是反對逼捐者,其實都可能操了不該操的心。資料顯示,馬云一直熱心公益事業(yè),成立阿里巴巴基金會和馬云公益基金會,并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雅安地震等災難中多次捐款,幫助受災地區(qū)。以馬云一貫的表現來看,此次天津塘沽爆炸事件,應該也不會甘于人后。 “你有錢就得多捐”,在邏輯上顯然站不住腳。慈善的首要原則是自愿,而非富人的法定義務,哪怕你是中國首富,也完全有權利決定捐與不捐、捐多少,無人可以強迫,更沒必要揮舞道德大棒。根本上,就是一個私有財產權處置的問題。如果根據一個人財富的多少來決定其慈善義務,首先要面臨一系列的技術性困境:擁有多少財富才算是富人?捐多少才算合格?恐怕很難達成共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輿論而形成的外在道德壓力,會讓做慈善變成一種規(guī)定動作,而每個人都不愿意按照別人的意愿來生活,這將挫傷富人做慈善的積極性和原動力。 當然,用“道德綁架”等字眼來指責網友的逼捐之舉,也無必要。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富人階層為慈善多做些貢獻,是一個文明社會應有的體現,也符合公眾的道德期待。問題在于,這種約定俗成、無須用言語來表達的道德自覺,很多富人并沒有意識到?,F實中,中國富人階層的慈善熱情和慈善貢獻,與其財富并不能匹配。在慈善方面頗有建樹的馬云此番被逼捐,很有點無辜“躺槍”的味道,網友是借“馬云”這個最具財富辯識度的符號,來表達對整個富人階層的不滿。 “逼捐”當然是不值得提倡的行為,但其形成卻有著內在的社會根源。很多人都注意到,每到發(fā)生大災大難的時候,我們的慈善事業(yè)就顯得格外的熱鬧和發(fā)達,從企業(yè)家到大小明星個人奮勇爭先,唯恐落于人后,原因很簡單,這個時候公眾人物特別容易受到關注,捐款成了一種站隊表態(tài)。做慈善當然不是不能有個人訴求,但久而久之,就會給社會造成一種思維定勢,似乎富人們只有這個時候才會想到做慈善,因而捐與不捐、捐多少,就直接決定了公眾對富人形象的評價。而事實上,慈善是一種潤物細無聲式的事業(yè),功夫在平時,如果我們的慈善機制足夠健全,慈善資金足夠豐沛,富人們把慈善當成一種自身的責任,并沒有必要畢其功于一役。 馬云遭網友逼捐,與富人階層在慈善方面不夠積極主動,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對于此事,網友需要反思,富人也需要反思。高喊“你有錢就得捐”,或者一味指責和批判道德綁架,都有失偏頗。(福建日報) |
相關閱讀:
- [ 08-17]“逼捐馬云”折射當前慈善的社會焦慮
- [ 08-17]“逼捐富豪”是道德綁架?
- [ 08-17]有一種廉價的參與叫逼捐
- [ 05-18]面對道德逼捐該怎么辦?
- [ 09-02]對鎮(zhèn)政府逼捐也應一案雙查
- [ 07-09]紅會攜器官“逼捐”,源于管理不明
- [ 05-11]逼捐“紀念樹”是失敗的“最后一課”
- [ 05-13]“殺狗逼捐”和“截車救狗“通病相連”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