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宿舍生活(圖片來源:網絡)
5日,福建師范大學迎來了11000多名大學新生。今年外語系還開創(chuàng)了“微信預報名”,新生還未到校,只需關注“協(xié)和外語”微信公眾號,在問卷中回答自己的生活習慣,系里就會按照數(shù)據結果優(yōu)化宿舍組合,為新生分配“志同道合”的舍友。(9月6日《福州晚報》)
“微信舍友”還要共走心之平臺
陳懷瑜
“微信”平臺上,大學新生動動指頭,就能通過調查問卷,進行大數(shù)據整合,讓新生依據習慣、喜好,修得大學四年“共舍眠”,這顯然利于“志同道合”者同居一檐下。不過,微信平臺,仍不過是一信息工具而已,真正能“四年一舍友、一生好朋友”,還要將四年的時光,融匯于心的平臺上才行。
一生友誼,最純最美是在學生時代;大學時光,正是“最后、最美”的青春年代了。做好同學、交好舍友,這是青春里最美好的情感渴望。如今,信息時代大發(fā)展,利用微信等,新生們足不出戶,尚未入得大學堂,就能先行找到“志同道合”者做舍友,這在一定程度上,能相對滿足新生縮短人際交流距離的渴望與擔憂。
不過,數(shù)據的固化性,與人之性情的不確定性,顯然存在一定矛盾。一張問卷,難以真正確定一個人的全貌或真實性格。所以,用微信數(shù)據“搖”出來的舍友,很難說,就一定會是自己想要、或真正就能處得來的朋友。
相對于刻意挑選的“微信舍友”,傳統(tǒng)的隨機性“攤派”舍友的辦法,也并非一無是處。大學生,不僅是到大學學習書本知識,還應學著做人。如何做人,更需要在生活的實踐中獲得。如果一味地要求生活中的身邊人,必須是所謂“同道中人”,這不僅難以做到,即使能盡量實現(xiàn),但是,卻失去不同環(huán)境下,與人相處的多重與多種鍛煉。當其走上社會時,并非時時處處可以挑選順心如意的生存環(huán)境,那時,在年輕時缺乏不同鍛煉的他們,或會遇到更多的不適與麻煩。
當今的年輕人,從小學到高中,家長與社會,給他們創(chuàng)造的順境太多,逆境幾乎都讓大人給免了去。已成人的大學生,特別在與人相處上,不應更多地想著躺在順境中“一同睡大覺”,而更應具有“沒有困難創(chuàng)造困難也要上”的自我鍛煉、自我獨立的心態(tài)與精神。而選擇未可預知的舍友相伴四年,以此將大學生活,特別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當作一種青春的挑戰(zhàn),或許,那會比微信挑“同道”,收獲更多不同的人生感受吧。
無論是微信挑舍友,還是隨機去選擇,都未嘗不可,但卻不能只會依賴于數(shù)字化的“微信平臺”,更需要的,是走上心的平臺,以心相待,才能讓四年舍友變一生朋友。
短評:微信選舍友放大情感隔閡焦慮
對于大學生而言,拓寬與他人的交流和溝通,更好融入集體生活,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從這個方面而言,微信選舍友,可以讓學生找到“黃金搭檔”,但也不能過度放大正面意義,而應理智客觀考量。在網絡語境下,微信猶如一把雙刃劍,對于每個大學生來說,還是應該立足于現(xiàn)實,努力積極適應新環(huán)境,與不同的學生都能打成一片。(劉建國)
更多:
“微時代”高校迎新背后的手機隱憂
微信選室友 學校可以“+”的還有很多
“微時代”高校迎新背后的手機隱憂
苗瑞
微時代的到來,深刻地影響著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兩年來,高校的迎新也開始步入了“微時代”。運用“微信”、微博、迎新網頁系統(tǒng)等開展迎新工作,新生未到學校,就對學校有了一個直觀全面的了解,能夠提前規(guī)劃自己大學生活,縮短學生入學后的適應期,這是早些年的大學生不可能“享受”到的“福利”。
對如此一些基于新興社交平臺的工作方式的創(chuàng)新,我們應該更多地持肯定態(tài)度。然而,目前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的高校教育教學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一些工作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變革是局部的、零星的,系統(tǒng)的、深刻的創(chuàng)新還需假以時日。
而隨著微信等社交媒體用戶的劇增,手機游戲在大學生群體中的風靡,大學生使用手機的黏度非常高。大學生課堂上注意力不夠集中,經常翻弄手機,忙于刷微博和朋友圈。學生閱讀、自學時間減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了瀏覽手機網頁、網聊和網游上,浪費了大好時光。
筆者在一所大學任教,據課堂觀察,課堂上刷朋友圈、翻看手機的學生不在少數(shù),很多學生成了實實在在的“低頭族”和“爪機黨”,對手機有很強的依賴。有的學生長時間使用手機、宿舍關燈后在被窩里玩手機,導致睡眠時間不足,睡眠質量差,情緒變得焦慮、沮喪,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
“迎新”進入了微時代,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稱道的好事。在不遠的將來,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lián)網平臺與教學、教育管理工作必將進一步融合,為教育、教學工作提供更多支持和動力。但這還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做更深入系統(tǒng)的探索,教育主管部門也需要在這方面做出更多的引導和規(guī)范,重視該項工作,投入人力、財力開發(fā)系統(tǒng)、規(guī)范的教學平臺。
同時,對“微時代”大學校園里的“低頭族”和“爪機黨”們,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行政領導、教師,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規(guī)避手機使用帶來的消極影響,勿讓國家未來的棟梁們迷失在了信息的汪洋里。應該做好新生入學教育,教導大學生走出網絡和手機的井底,擁抱陽光和青春。
微信選室友 學??梢浴?”的還有很多
晴川
此次福建師大推出的學生網上自選宿舍和室友等新舉措,無疑是對“互聯(lián)網+”這一潮流的既“潮”又理性的積極應和,值得肯定。
通過網絡自主選擇作息習慣相近或者志同道合的同學作為室友,這說明學校對成長心理學有著深刻認知。一在因為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而容易被接受,二在因為“性相近”的人更容易溝通交流,從而容易形成一個和諧溫馨的小集體。而是否有一個和諧溫馨的人際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學習成長、性格形成至關重要。那些充滿勵志能量的同宿舍全部考研成功的佳話,以及我們經常聽到的室友因不和弟兄相殘的悲劇,都闡述了這個道理。至少,這種從“學生視角”出發(fā)的思維方式,對避免今后可能因“道不同”引發(fā)尷尬是有用的。所以說,跟誰在一起生活四年,每個新生都非常期待。
而學校人性化之“利”,還在于能使學校管理難度降低。一所一萬多人的高校,如何管好管出成效讓人頭疼,需要從細節(jié)入手,從小處著眼,將工作做在細微處。網絡平臺的應時而用,雖不能藥到病除,但至少是個有效的輔助手段。不說節(jié)省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開資,單就由此營造出的安靜的學習氛圍和文明的教育環(huán)境,也能打消家長顧慮,放心地將孩子交給學校。有“家”的感覺管理自然是溫馨的。這又何止是在提高升學校美譽度和學校形象?
要說網絡平臺的最大魅力,當屬科技無疑。因而,這種基于新技術而來的產業(yè)形態(tài)、商業(yè)模式,對年輕莘莘學子形成全新思維觀念作用不可謂不大。尤其是最難就業(yè)季的持續(xù)存在,對大學生“財商培養(yǎng)要趁早”已成社會普遍共識,以至于“炒股”課程都大模大樣地排隊走進了大學。從這個角度看,福建師大對大學生將賺錢“戰(zhàn)線”從地上搬上網絡的開明和鼓勵,既是送給學生的一堂免費的創(chuàng)業(yè)理財實踐課,也是送給他們人生新起點的一份厚禮。
當然,如何充分發(fā)揮這個平臺作用,尚有很多需要去做。譬如,除了將網絡平臺運用于學生入學,對學生入校后的學習情況、畢業(yè)去向情況等是否也應該體現(xiàn)其中,并能保持常態(tài)化?再進一步,可否將這一平臺延伸校外,使之成為一個為大學生就業(yè)牽線搭橋的信息新平臺?畢竟,讓學生接納、信任、擁抱互聯(lián)網并不難,難的是能用互聯(lián)網思維武裝頭腦,能使其作用最大化。如此說來,學校需要“+”的還有很多。(今日福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