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賣五谷雜糧等綠色食品的小超市,每天卻有20多名工作人員頻繁出入,只要有老人進店,店員們就熱情迎上前拉家常,超市還會定期接送老人們去山莊旅游。這是什么情況?最近有媒體報道稱,這不過是保健品推銷騙局的又一個套路。通過開門店、搞團購、組織旅游,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推銷保健品,一套成本不過千元的產品,往往就能被定價幾萬元賣出去。 正值“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關于保健品的新聞可真不少。在青島,有位老人留下遺書稱被某集團“坑死”,而該集團打著旅游名義騙其購買了6萬余元保健品;在浙江,一位老人“上了兩天課,聽了幾句好話”,就買了六盒保健品;代言某保健品的姚明,最近也被消費者控告“虛假代言”……稍作盤點,保健品這幾年一直都站在風口浪尖上,原因大致有二:其一,保健品不是藥品,作用有限,但很容易在宣傳上作誤導;其二,一旦涉及過度宣傳,最終指向了對老年人的推銷騙局,從這幾年來看,保健品推銷簡直成了詐騙重災區(qū)。 有關部門統計顯示,我國每年保健品的銷售額約為2000億元人民幣,老年人消費占了50%以上,而其中有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夸大功效的現象。盡管高價購買保健品上當的報道屢見不鮮,但依然不斷有老年人跌入陷阱,為什么?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保健品套路太多了,防不勝防。前幾年,最常見的是派“專家”免費義診,宣傳產品“進口、專利、高科技”,再送點雞蛋糧油等。這幾年,又有了送原始股、免費旅游、“陪聊”談感情等套路。很多老人健康意識雖然強,但辨識能力有限,面對花樣頻出的銷售騙局,很難保證不會中招。 既然如此,有沒有破解之道?保健品騙局多涉及虛假宣傳,但根據《保健食品管理辦法》,只能根據相關廣告辦法進行責罰,頂多罰款了事;而關系到高價銷售,很多時候也不能直接定義為“詐騙行為”。因此,正常推銷和惡意詐騙之間的界限模糊、責罰輕微,導致一些保健品騙局之后,有關部門大多“警示”或“提醒”,對那些明顯實施詐騙行為的商家不聞不問。因為這種處境,一般觀點都指向保健品的“精神依賴”,比如老年人無人陪伴與傾訴,很容易輕信推銷人員。但問題是,除了“常回家看看”,對保健品詐騙真的就沒有轍了? 那些不大正經的保健品騙局,通常有一個“游醫(yī)藥販”的特點,即采用敲門上門方式??雌饋砗茈y防范,但如果順藤摸瓜進行回溯,會發(fā)現這類保健品推銷大都有組織、有套路,就如同新聞中的“開門店模式”,一般還需要在賓館、酒店、社區(qū)等成立據點,或組織團購活動,或進行集會宣傳等。這就意味著,可以用土辦法一根線索牽出一串,對于那些明顯涉嫌詐騙行為的商家,一旦查實就應該嚴肅追責、絕不姑息。像打著門店旗號、暗中進行銷售騙局的企業(yè),更需要追究其刑事責任。 應對保健品推銷騙局,不能光指望老人增強防騙意識,也不能單靠子女陪伴來鑒別和防范。而是應該多從打擊上入手,變被動防御為主動作為,對那些不太正規(guī)的保健品推銷行為,要從市場準入、宣傳備案、消費警示等多方面入手,而一旦發(fā)現保健品相關騙局,就更應該采用相關手段讓商家付出代價,向更多不良商家發(fā)出警告:別再動歪心思掙老年人的錢! |
相關閱讀:
- [ 01-13]真該管管 ??永先说耐其N騙局
- [ 11-18]禁電話推銷重在遏制信息買賣
- [ 09-09]杜絕推銷電話不能沒有懲戒措施
- [ 09-09]未經我同意 你再打推銷電話試試!
- [ 09-09]消法實施條例能否終結電話推銷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