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地方民俗,各地都有些不一樣
來源:東南網(wǎng) 2012-05-29 編輯:黃水來
說到“敬天公”,自然會想到“龜籽粿籽”。做為泉州人的傳統(tǒng)美食——“黑龜籽”,在這里就不能不說一說了。 說起“黑龜籽”,現(xiàn)在會做這道糕點的年輕媳婦不多了,除非你家是做“黑龜籽”生意的。會做“黑龜籽”的,至少得四、五十歲以上,有跟上輩婆婆做過的媳婦,才能做。 “黑龜籽”的原料是:大米、黑龜草(一種冬天生長在麥地的草,叫“麥柱”)、糖、綠豆等。 冬天時,孩子們到麥田里去采“黑龜草”,然后曬干收集備用。要做“黑龜籽”的時候,先將大米浸泡,然后加水放入石磨中磨細成水膠狀。裝入布袋中掛在高處,把水瀝干到能結(jié)成塊又不太粘軟時備用。 然后,將“黑龜草”取出來煮過,去水。再用石臼搗碎,加糖放入磨過的、不干不濕的米團中拌勻,“黑龜籽”的外皮就做成了。“黑龜籽”的外皮沒蒸熟之前,是深灰色的。 接下來,把綠豆去皮煮熟搗爛后,加入白糖拌勻,搓成大小適合的蛋形塊狀備用。這就是“黑龜籽”的餡了。 做好這些之后,把搓成蛋狀的外皮攤開,包入綠豆餡,搓成蛋形。然后放入一個壽形陶瓷上輕壓成型。為防止“黑龜籽”被模具沾破外皮,成型之前,要在陶瓷模具上涂點花生油。最后,再把做好成型的“黑龜籽”墊上一片剪好的粽葉(一種寬竹葉)或香蕉葉,放在蒸籠里,加大火蒸煮至熟。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wǎng)旗下網(wǎng)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